說到這兒,我請諸位想一想,賈芸除了入怡紅院,他還到哪兒找過誰,找過王熙鳳。
劉姥姥,這第二個入怡紅院的人,她找過誰,她找過王熙鳳。
賈芸和劉姥姥如此不同身份、場合、緣由,沒法牽合到一起的,只有這兩個人先找王熙鳳,後到怡紅院。
什麼道理,沒有人想吧,這裡邊包含了全部《紅樓夢》的最重要的情節故事,就前後大呼應,也就是一個大伏筆。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到了後半部就迷失在稿子裡面,還有三進榮國府。
到了三進的時候,她再看王熙鳳那個屋裡,原來進去以後,哎呀,明光鋥亮,不敢說是金碧輝煌吧,簡直就認不出那個富麗堂皇。等到她三進的時候,再去看王熙鳳,一個大對比,王熙鳳的屋裡是什麼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是為這。賈芸同樣是如此,賈芸到怡紅院看賈寶玉,當時的那個貴公子,那種尊貴嬌養,今天的話叫做物質生活的那個高階。
後來敗落了以後,賈寶玉淪為嚴重的貧困,有的記載說做了乞丐,有人說他做了打更的,沒有住處,睡雞毛房。
什麼叫雞毛房,冬天沒有鋪蓋,把草、雞毛鋪在地下,臥在裡面取暖。
為什麼是雞毛,今天你們不都是穿羽絨服嗎,就是那麼個道理。賈芸到後來看到寶玉的處境是這樣的,完全是為了伏筆,這個伏筆不是重現、再現,是整個一個大對比。
《紅樓夢》的藝術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或者說個性,就是這個伏線。
這個伏筆引出的是什麼,是整個《紅樓夢》的大布局,大章法。
它是兩截,或者說兩扇,前邊54回,你看寫到54回的時候,是過除夕,祭宗祠,家庭的盛會。
過年嘛,看看榮國府的那種排場,一過54回,筆墨馬上變了。
這個在戚蓼生那個本子裡邊有一段批,就是55回開頭有一段總批,也早就指出來。
他好像是說以前那個是宮商正聲,就是堂皇富麗的,從此整個變了,變成個商聲羽調。
就是拿音樂來比,兩種絕對不同的聲調。由54回、55回這裡,明明白白有一條界限,分水嶺。
確確實實,這前邊的54回你看到的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種種的令人看了高興、欣賞,總之吧,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為主的。
當然這個話不要絕對化,這個細說的話麻煩得很,我們只說個大概的大概。
這是為了反襯後邊還有54回,一共是108回,兩大扇,整個掀開一前一後,合上是兩者合一,一個大整體。
大章法是大對稱,回數分量,前邊主要是小姐,少奶奶,一些高層的婦女。
後半扇真正佔據藝術舞臺的已經不是那些人了,是誰們呢,是那些各層各級的大丫鬟小丫鬟,無名的小女兒。
在他筆下,在我的感受說來,寫得那個精彩和那個表現的難度要比前半扇都要巨大得多,也就是說價值更大,但是一般人總是看前邊那個熱鬧,後半扇不太喜歡。
這個大章法,我管它叫做大對稱,而且它是要取得平衡,洋文叫etry,但不是為了一個簡單的平衡,是為了一個一反一正,整個一個大合。
這個就是ntrast對著,不是一個簡單的,這一半那一半,誰也不管誰,不是。那個密切地結合,這個結合由哪兒來,起了這麼巨大的作用、微妙的作用呢。
伏線,咱們從伏線開頭說到這兒,說伏線是為什麼呀,就是為了我這個獨特的手法,我要運用它,運用得與眾不同,這就是你的偉大,那個有什麼了不起,咱們就多多地運用伏線好了。
所以我們理解高深偉大的藝術,要一層一層的探討,思索感悟,陷入進去。你僅僅到了門口看看,淺嘗輒止。
我懂了《紅樓夢》,《紅樓夢》就是這個,一男多女,爭風吃醋,唉,真是令人感慨萬分呢,懂了這個大布局以後。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個性,個性就會包含著創新,曹雪芹在開卷就說,以往的那些小說千人一面,他很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