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離亭宴帶歇指煞)
然而,作者在語言的運用上主張“寧不通俗,不肯傷雅”。
所以給人的印象是典雅有餘,當行不足;謹嚴有餘,生動不足。這實際是許多文人傳奇戲在語言上的共同特徵。
還有就是崑曲了,要知道崑曲從晚明開始就經常在封建貴族及宮廷中演出,日益脫離人民,脫離現實,形式主義的傾向日趨嚴重,到清代中葉便轉入衰落時期。
許多原來的優點到一定階段,便轉化而成為缺點。
崑曲的曲詞以典雅美麗見長,但“到了乾嘉之世,崑曲裡面,早就給貴族紳士的文人,填塞了一大堆一大堆牛屎似的‘餖飣’進去”(瞿秋白《亂彈代序》),大多數人不能理解。
崑曲的唱腔以悠揚宛轉見長,在它新起的時候,聽者感覺迴腸蕩氣,到後來節奏愈趨緩慢低沉,行腔轉調過於細密,大多數人不能欣賞。
但由於偏重曲詞的欣賞,忽視作品的社會內容,不能透過戲曲衝突反映現實鬥爭,題材範圍也日益狹小。
這些都限制了它的發展和改進,像是在崑曲日益衰落的同時,被稱為“花部”的地方戲大大地興盛了。
同時隨著崑曲的衰落,文人傳奇的創作也趨向低潮。
這時他們的傳奇絕大多數是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的作品,或用以蜈賓遣興的風情喜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作品語言典雅、結構冗長,專講格律,填詞,無視戲曲的舞臺藝術特點,就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各方面
考查,已是傳奇創作的尾聲。
這時期比較值得注意的傳奇作家有唐英、蔣士銓等。
還有像是唐英,字雋公,號蝸寄居士,官九江關監督。著有《古柏堂曲》十七種。
他的大部分劇目是依照民間戲曲改編的,個別的保留了民間戲曲的優點,如《十字坡》、《麵缸笑》等。
但作為封建官僚,他更多地選擇了地方戲中落後反動的東西來改編,又創作了一些宣揚忠孝節義和因果報應思想的作品,如《三元報》,《佣中人》等。
而蔣士銓的話,字心餘,號藏園,江西鉛山人,善詩文,所作戲曲有《紅雪樓十二種曲》等。
他的《冬青樹》敘述了南宋滅亡的歷史故事,歌頌了文天祥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表彰了謝枋得、唐珏等忠義之士,痛擊了賣國投敵的漢奸留夢炎之流,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臨川夢》演湯顯祖故事,並以“四夢”中主要人物和為《還魂記》而死的婁江俞二孃為劇中人,是有意把這位戲曲家的生平搬上舞臺的戲。
蔣士銓創作的題材是多方面的,在結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其一定的成就,而在語言風格上繼承湯顯祖的成就,並有所創造,在當時是個較有影響的作家。
此外,張堅的《玉燕堂四種曲》是庸俗的風情喜劇,夏綸的《新曲六種》是“褒忠,闡孝、表節、勸義、式好、補恨”的作品,或為統治者幫閒,或直接宣揚封建道德。
以及董榕的《芝龕記》寫明末歷史,以考實稱著,實際上是一部充滿迷信思想、敵視農民起義的歪曲歷史的作品。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