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他生活的道路一直坎坷,懷舊情緒一直纏繞著他的一生,舊日溫暖富足的家早在更朝換代的風雨中飄搖失落,“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百年孤憤”《梧桐雨》成了他的寂寞與孤憤之筆。
但對於白樸來說,不過是借李隆基和楊貴妃愛情來哀悼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往昔,他的關注點不在愛情。
所以,他不在意李、楊愛情是否純潔。
在楔子中寫安、楊穢事,而在四折中又大肆鋪排李對楊的相思懷戀,這本身是一種反諷與不諧,但白樸忽略了這種不諧調。
同時,還因為元蒙時代風氣使然,對於女子的貞節看等要淡一些,身為金人的白樸接受儒家教化也要比漢族士人要少些。
本劇故事情節頗為簡略,有些賓白甚至直接從史書與筆記中輯錄,人物形象單一粗率,寥寥草草的前三折,斷山零水,略具筆意而已,他的目的,不過是讓第四折之情抒得有來龍去脈。
第四折是全劇的重點場次和情感高潮,劇情已近停滯,濃墨重彩展示唐明皇的情感層次。
觀像時的追憶、閒步時的感恨、舊夢被驚時對梧桐雨的怨恨“那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
一聲聲灑殘葉,一點點滴寒梢,會把愁人定虐”。
這一段把明皇繁華消歇後無可排解的悲哀、朝政陵替後廢居西宮的遲暮心態傾吐得淋漓盡致。
全劇沒有以虛幻的方式安排李、楊重圓,而是結束在明皇從繁華的團圓夢中被秋雨驚醒,天人共灑淚,梧桐秋雨將一腔悽槍迷離之情濺溼,明皇與白樸的天空都再也無法晴朗起來了。
當然,需要說明,其實關於《驚鴻記》的作者爭論比較,作者不確定,一般有孫鬱作,吳世美作,吳世美堂兄吳世英作三種說法,無一定論,所以不作討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關於洪昇則有比較多的記載,因為洪昇系出餌貂清華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在錢塘葛嶺度過快樂、富足的童年。
在二十歲時,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青梅竹馬的表妹黃蘭次完婚,不久進京入國子監就學,他的前程看似花團景簇。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早年繁華,但在京的乾渴生活中卻又倍受冷落,千金散盡,落魄而歸,更糟的是歸家後他又遭受到重大的打擊—一場家難正等著他。
這場家難史無明言,後果是洪昇被逐出家庭,《長生殿》前二十五出極寫繁華,而用了整整後二十五來寫唐明皇傷悼楊妃,緬懷舊事。
這實際上也是洪異充滿迷茫和痛苦地傷悼著原來屬於自己一切,抒發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末世感傷。
但是,在劇中,洪異對愛情的信念仍是之死靡他,在一個什麼都無法確定的未世,最難得也最容易得到的,是人心。
功名事業、父母家業都失去了,洪昇能抓住的只有愛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三十九歲的洪昇又娶妾鄧友人贈詩道“丈夫工顧曲,霓裳按圖新。大婦和冰弦,小婦調朱唇。不道曲更苦,斯樂誠天真。”
這勾勒了一幅文人理想的家庭生活圖景,他始終被妻妾所愛惜、尊敬、呵護。
唯愛情救贖、撫慰了他,這從他的另一部寫舉案齊眉、賭詩潑茶、詩文唱和的文人理想夫妻生活的劇作《四蟬娟》就可以看出。
所以他讓李、楊在天孫織女娘孃的幫助下月宮重圓,成為李楊戲中結局最為圓滿的一部。
……
……
……
喜歡買宋請大家收藏:()買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