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408章 戲曲演繹

第408章 戲曲演繹 (第4/6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曹主播的修真日常 過去傳 末世之超級虐殺原形系統 名偵探柯南之我的忌諱 天降物語 龍珠重生 星術永恆 輪回終焉之光 穿成反派暴君的心尖寵 同村的喪彪成了滅世反派 被貶後,我三十萬大軍馬踏皇城! 古劍尋陵 妄想大世界 哈利波特之艾奇 死神之羅君 僵屍出山 無限之楚歌 驅魔少年之無雙 Fate:冬木之火 水滸外傳之西門大官人

戲曲作品在搬演過程中,對原劇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裁取改編,這就是所謂的“二度創作”,作者認為“‘二度創作’的文字對於‘案頭’原著來說,常常存在劇情、人物性格、曲詞、音樂甚至思想立意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偏移’。

但是成功的‘偏移’卻能收穫奇妙的效果”並將這種“二度創作”稱為“創造性偏延”。

作者認為如《義俠記?遊街》和《水滸記?活捉》的“二度創作”所體現的“‘案頭’與‘場上’的辯證法”,回答了明中葉“沈湯之爭”暗含的那個問題。

而且以其有力的實證和有法可循的經驗,給今天的崑曲事業發展提供了借鑑。

總的來說近20年來對於劇本閱讀接受的研究討論已初見成果但還不夠熱烈和深入,期待更多更新的作品和觀點的出現,為戲曲研究領域增添新鮮血液。

當把戲曲劇本搬上舞臺後,就成為一種舞臺藝術,它離不開觀賞,缺少觀賞戲曲便不可活。

因此許多人以為,戲曲的觀賞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整理闡釋觀眾構成、劇目選擇、演出場所、時間選擇。

首先是觀眾構成,的確,戲曲觀賞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便是觀眾的構成,一些外國的戲曲理論家用“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等類似的話語表達他們對觀眾問題的高度重視,其實,這句話的道理人盡皆知,也毋需去研究它的真偽,因為任何一種文學作品和表演都離不開與人的互動。

元明清,特別是清時期,看戲成為了一種潮流,上到皇帝天子,下到布衣百姓,觀眾身份涉及頗廣。

涉及這類問題的著作並不多,專門研究戲曲觀眾的更是少之又少。

1、皇室。

趙山林先生《中國戲曲觀眾學》是一本專門研究劇場與觀眾和觀眾心理學的學術著作,其觀點新穎,內容詳實,獨具風格。其中專列兩節詳實寫道明、清兩代宮廷演劇。

書中說,朱元璋“好南曲”,教坊色長劉杲、教坊奉鑾史忠奉旨用北方的樂器箏、琵試行伴奏南曲,創制“絃索官腔”新聲進奉。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名戲曲愛好者,湯舜民《筆花集》中有《新建勾欄教坊求贊》套數,其中寫道永樂年間,南京曾新建勾欄教坊,規模相當宏大,由此可推想,永樂年間南京教坊的戲曲演出活動是非常興盛的。

明宣宗曾命臣下觀戲,可見他本人也是看戲的愛好者。

至於天啟,崇禎年間宮中演劇活動,是承襲萬曆年間的舊規而來。

趙先生提到,明熹宗不僅喜歡看戲,也特別喜歡演戲。

明陳悰《天啟宮詞》“駐蹕回龍六角亭,海棠花下有歌聲。葵黃雲子猩紅辮,天子更裝蹋雪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龍觀旁的六角亭是明宮中的建築,每年初夏,熹宗都要到這裡來賞花,他曾與內侍高永壽同演《雪夜訪趙普》,自扮宋太祖。

而且熹宗特別愛服用外洋進貢的料子製成的葵黃色雲子披肩和猩紅色扁辮。

戲曲在宮廷中的演出到了清代達到了頂峰,幾乎清王朝所有的皇帝都很喜歡看戲,並且參與演戲,編寫等。

仍然是趙山林《中國戲曲觀眾學》一書中第八章第四節專講“清代宮廷演劇”。

趙先生大致按照年代的變遷,統治者的更替為順序,詳細說明了各統治者在位期間的觀戲活動,並且對他們對劇目的選擇方面做了比較細緻的說明。本文在下一章節中會專門提到劇目選擇,所以暫不贅述。

曹大德《清代宮廷戲曲》一文言簡意賅,圍繞宮廷戲曲選擇做說明,羅列了深受宮廷喜愛的劇目,從側面也能看出,皇帝及嬪妃是戲曲的忠實觀眾,但是該文參考文獻很少,文中觀點也有可能以主觀居多。

2、特殊觀眾商人和軍士。

戲曲自產生以來,便與商業有著密切的聯絡,而隨著商人地位的不斷提高,商人成為了戲曲觀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趙山林《中國戲曲觀眾學》第三章中有六小節探討了商人與戲曲之間的關係。

作者認為,明代初年朝廷對官吏、士子、軍人看戲管束比較嚴格,但是對商人稍為寬鬆,原因是可能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雖然沒有更多的文獻能夠證明這一論斷,但從推測的角度看,經濟因素的確有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各方面已經離不開商人的參與了。

到了明代中葉以後,皖南的徽幫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幫,其中鹽商的利潤最為驚人,這些富商大賈之所以對戲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作者認為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聲色之好。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文化娛樂上顯示自己的力量,並以此為手段,廣通聲氣,結納名流,以擴大自己的影響。

為了證明這一論點,作者引用文獻證之徽州人黃鐘(字季公)自幼跟隨二兄外出經商,足跡遍及台州、寧波、蘇州、揚州、南京等地,“卜地利則與地遷,相時宜則與時逐。善心計,操利權如持衡。居數十年,累鉅萬。”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是你們逼我做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