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78章 宋朝的路

第378章 宋朝的路 (第5/6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 異星瘋狂樂園 念能力是異世界召喚 這個相公不老實 我的女兒是洛天依 影子旅店 龍珠時空之鏈 我的魔女妹妹 火影之雪玉 武戰道之硝煙再起 歐布的綜漫 朧界幻想 遮天之踏仙路 橙霧 虛假現實 海賊王之我,第四人 無限鬼劍 血族大家庭 三生鏡之一世為人 傾世無殤

然據《輿地紀勝隆興府》所言,“開寶九年,命知昇州楊克遜兼江南諸州水陸計度轉運使事。時兼東、西兩路,故治不在豫章。是年,又命知洪州王明兼江南西路轉運使,故漕臺未有治所。雍熙中,楊緘為江西漕,始治焉”。

則此前東、西兩路並未截然分開,西路應受東路節制。

江南東、西路,雍熙四年併為1路。

43雍熙以後文獻惟見“江南轉運使”,不見江南東、西路,可為印證。

荊湖太平興國初,亦分為南、北兩路。

《長編》三年五月丙戍條言,“詔免荊湖南路轉運使崔憲,仍削三任,副使許奇除籍為民,奪先所賜錢五十萬”。

又《宋史李惟清傳》言,惟清,“太平興國三年,遷為荊湖北路轉運判官。五年,改左贊善大夫,充轉運副使,升正使,就改監察御史,兼總南路”。

可證。李惟清兼總南路之時,為七年九月至九年六月。44則興國末荊湖仍分兩路。

此即《長編》至道三年所謂“荊湖兩路,或通置一使”。

西川開寶六年,分峽路。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為使兩路“鹽筴流通”,遂“命西川轉運使申文緯遙兼峽路,峽路轉運副使韓可玭兼西川路”。

二年二月,又“分西川為東、

46西兩路,各置轉運使、副使”。七年八月,“廢東川轉運使並屬西川”。

因此,在這期間,川蜀地區應分為西川、東川、峽路3個政區。此後,又復為西川、峽路。

至於廣南,太平興國時則仍開寶舊制未變。

加上太平興國三年以後依次收復漳泉、吳越、北漢所立兩浙東北路、兩浙西南路、河東路,這樣,太平興國年間,宋應有京東、京西、河北、河北南、陝西、淮南、江南東、江南西、荊湖北、荊湖南、西川、峽路、廣南、兩浙、兩浙西南、河東等16路。

這一時期,路制調整無論是透過互兼、兼總,還是合併的形式,其總的趨勢是趨向於合併成地域較大的政區。

這是由於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地區財政密不可分所致。

經過這一時期的調整,宋代路制的雛形已基本形成。

其後,兩浙西南路,“雍熙二年,改福建路”。同年,荊湖併為1路。河北,“雍熙四年,分東、西路。端拱二年(989年),並一路”。

廣南,端拱元年,分為東、西兩路。至道二年(996年),置“廣南東、西路都轉運使”,而廣東漕兼總兩路。

同年閏七月罷。這樣,至至道三年,宋分天下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路、廣南東、廣南西,則十五路之制,終於形成。

不過此制的實際貫徹要晚1年多,因為直至鹹平二年(999年)三月戊辰,荊湖南、北路方始置兩使。

新制的推行是有反覆的。淳化四、五年(993年994年)間,為了提高三司的效率、杜絕舞弊現象,置三司總計使及左右計使等,依唐制分天下郡縣為10道,即河南、河東、河北、關西、劍南、淮南、江南東西、兩浙、廣南,在京東者屬左計,在京西者屬右計,但僅推行1年就“以非便罷”。

不過,此時的10道已與唐代的十道迥然不同,而更近似於至道十五路之制。

它比後者少京東、京西、荊湖南北、福建5路,這樣,河南道可能統轄京東、西兩路,而江南兩道除江南東西路外尚統轄荊湖路之大部,福建路則屬兩浙道。

10道所轄過大,於事不便,故推行不久即廢罷。但從文獻來看,淳化末,並未見關西道、劍南道、河南道及其轉運使之記載,因此頗有可疑之處。

至於《太平寰宇記》所列13道,我以為它只不過是1個地理區劃,並未行用。

試想從中唐以來所施行的即是方鎮體制下的道州縣制,宋初絕無可能割斷歷史,斷然行用唐朝前期的舊制。

宋代路制所管轄的是宋朝實際所控制的疆域,但宋初統治者絕不會就此表明他對淪陷於遼、夏諸國的漢唐故疆統治權的放棄。

宋初統治者是如此,五代統治者也是如此,因此,五代後唐長興三年重新調整十道順序,樂史太平興國年間撰寫《太平寰宇記》以13道為綱,主要表明本朝是代唐而興的正統王朝和收復漢唐故疆這樣1個理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樂史在編撰《太平寰宇記》時,也需要依據1個長期穩定行用的行政區劃來編次輿圖,而此時恰恰又是路制調整最為頻繁的時期,新制既不可用,故不得不借用舊制,在後唐確定的十道的基礎上,分劍南、江南、山南為東、西兩道,以13道為綱,編次《太平寰宇記》。

不過到了真宗以,後北宋轉運司路就有所演變了。

因為太宗末年至真宗初年,川峽地區連續發生了王小波、李順及王均為首的兩次曠日持久、聲勢浩大的起義和兵變,為了有效地發揮國家機器的職能,鹹平四年三月,距王均之亂被鎮壓僅5個月,宋王朝即吸取教訓,以“西蜀遼隔,事有緩急,難以應援”為由,遂“分川峽轉運使為益、利、梓、夔四路”。

四月,“又慮漕輓者各司其局,失均濟之義,庚申,命知益州、右諫議大夫宋太初兼川峽四路都轉運使”。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豪傑行 最強昏君:朕就是要造反 三國之我是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