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73章 更替

第373章 更替 (第2/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從零開始的劍神 醉紅顏:朕的傾城鬼後 美人藏心 榮耀之愛 女帝 世間情深至蘭極 初遇時他還是少年[重生] 星際幻想Z 星際女教父 渣了病嬌後迎來修羅場 女扮男裝 情深深同人之此生所依 永恆之誓 抽風星人的網王生活 活著,是因為愛 光源 啞妃絕代 只注視著你 古墓奇案

方國瑜的見解是富有洞察力的。

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下面我們可以根據《安氏家傳序》,結合《明實錄》等史料,確定從元后期到明前期水西各代君長間的親屬關係,並對君長職位從群支“更迭而為”到父子相傳的背景進行簡單考察。

茲將水西土官系譜考證如下

阿那、阿畫(阿那之弟)、靄翠(阿畫從子)、安的(翠弟,《明史》卷316頁8169則雲“子安的襲。”

《家傳》成文時間早,且必定利用了安貴榮所提供的材料,疑《明史》有誤),安卜葩(的弟)、安納洪(卜葩之叔輩。

《家傳》雲“卜葩年老有疾,安納洪替職,(永樂)十六年赴京進貢,回至襄陽江漢驛病卒。

孫彬楫尚幼,從父安中借職。”此記載似未說明病卒者是卜葩抑或納洪,《明太宗實錄》卷233永樂十九年正月壬午條,頁2254載“貴州宣慰使安卜葩來朝,貢馬。賜鈔幣,遣還。”

卜葩十九年尚在,可知死者系納洪,安中是安納洪之孫彬楫的從父,下文又考證出他是卜葩之弟,因此納洪系卜葩之叔輩無疑。)

安中(卜葩之弟。《明太宗實錄》卷266永樂二十一年十二月甲戌條,頁2420雲“貴州故宣慰使安卜葩之弟忠貢馬六十匹,且奏兄安卜葩已卒,請襲職,從之。”

可知中系卜葩之弟。《家傳》為“安中”,《實錄》為“安忠”)安聚(中從子。《明英宗實錄》卷11宣德十年十一月辛未條,頁0203雲“貴州故宣慰使安中男聚,女直指揮若亦不花等來朝,貢馬及方物。

卷14正統元年二月癸丑條,頁0259雲“命貴州宣慰使司故宣慰使安中侄聚,弗恩木衛故指揮使察罕貼木子木當哈俱襲職。”

可知聚系中從子。但嘉靖《貴州通志》所載〈家傳〉頁649稱“安中物故,從父安聚襲。”

疑該版《家傳》有誤,萬曆《貴州通志》所載〈家傳〉頁581改為“安中物故,安聚襲。”)

安隴富(聚從子)、安觀(隴富子)、安貴榮(觀子);長期以來,權力傳承並未遵循父死子繼的原則,[60]王陽明顯然明白這個情況,所以稱“且安氏之職,四十八支更迭而為。”

自安隴富起才將君位傳給兒子與孫子,“獨傳三世(即隴富—觀—貴榮)”,揭開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歷史。

這一制度的變更是明廷介入的結果,正所謂“今使君(指安貴榮)獨傳者三世,而群支莫敢爭,以朝廷之命也。”

朝廷願意扶助隴富一支壟斷大權,或許有觀念與習慣上的因素,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後者的恭順與效忠,隴富當政前後,明廷在西南地區有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可能是隴富改制的契機。

他本人的承襲同其報效有關,繼位後又積極為明廷東征西討。

隴富對中央王朝的效力之勤在水西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這也許是他獲得明廷支援的重要原因。

隴富之後,父死子繼之製得以確立,除非君長乏嗣,否則旁支絕難問鼎宣慰使之職。

其次是對“彼絕此繼”的干預。

因為大家都有所瞭解,即便父死子繼之制確立,在君長乏嗣時亦會出現妻、弟、侄、叔、甥等親屬繼位的情況。

明王朝對此是予以承認的,《明會典》雲嘉靖九年題準,土官衙門造冊,將見在子孫,盡數開報,某人年若干歲,系某氏生,應該承襲;某人年若干歲,某氏生,系以次土舍,未生子者,侯有子造報,願報弟、侄若女者,聽。

布政司依期繳送吏兵二部查照。

除水西與烏撒外,在黔西北周邊地區尚林立著若干個類似的彝族君長國,主要有滇東北的阿芋陡部、芒部、烏蒙部、古口勾部;黔西南的阿外惹部;黔中的播勒部;川南的扯勒部。

這些君長國的政治制度相似,具有同宗共祖的信念,並且互通姻媾,來往密切,形成了橫跨川、滇、黔三省的族類認同團體。

因為血緣與姻親關係的交織,所以當某個君長乏嗣時,繼任新君極有可能來自其它君長國。

因此,“彼絕此繼”的習慣可能會導致父子或兄弟同時擔任君長乃至一人身兼兩地君長的情形,此時儘管符合承襲制度,但已經與控馭土酋並削弱其權力的初衷相悖,因此官員們往往會對各君長國之間的這種承襲習慣加以干預。

還有就是漢人進入勾政權,因為在移民潮流的的背景下,黔西北“勾”政權的構成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像是嘉靖《貴州通志》雲彼至愚無知者反見變於夷,重以江右、川、湖販商、流徙、罷役、逋逃多為奸詐,誘群酋而長其機智,而淳樸浸以散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大慶極品太子爺 重生:人在王朝,開局種田致富 [崩鐵]假面愚者會喜歡上幻想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