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拉桿活塞式風箱,據李約瑟博士考證,成書於1280年的一本題為《演禽斗數三世相書》卷二中有拉桿活塞式風箱的最早的圖畫。
這種風箱輕便省力而且功效高,很快得到普及和發展。
活塞式風箱正逆行程都作有用功,每行程中一端排氣鼓風,一端同時吸取等量空氣,因而能提供連續風流,提高鼓風效率,是鼓風技術上的重大進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及大紡車,結構由加捻卷繞、傳動和原動3部分組成,原動機構是一個和手搖紡車繩輪相似的大圓輪,輪軸裝有曲柄,需專人用雙手來搖動。
和水轉大紡車,南宋後期出現以水為動力驅動的水轉大紡車,元代盛行於中原地區,主要用於加工麻紗和蠶絲,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紡織機械。
一晝夜可紡紗100多斤,比西方水力紡織機械約早400多年。
包括繅車,11世紀的中國人已經開始使用皮帶驅動的紡織機。
秦觀的著作《蠶書》中詳細記載了繅車的結構、幾個關鍵部件及用法,透過腳踏板產生動力,絲被纏繞線上軸上。
該書算是有關繅車的最早記載。
還有高爐鍊鐵,這算是現代鍊鋼熔爐的前身,透過鼓冷風反覆鍛造,來達到脫碳的目的。
數學方面的話則有數學九章,秦九韶著《數學九章》,提出“大衍求一術”,創“聯立一次同餘式”解法,前文好像說過了,這比歐洲數學家尤拉和高斯的相關研究要早500年。
以及隙積術,隙積術是求解垛積問題的方法,解決的是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問題。
還有開方作法本源圖,是一個三角形數表,實際上就是指數為正整數的二項式定理的係數表,比西方阿爾卡西的同類成果約早四百年。
數學史上稱為賈憲三角因,出現在楊輝書中,也稱楊輝三角。
賈憲根據開方作法本源圖,建立了增乘開放法,提供了求解任何告辭彌合高次方程正實根近似值的方法。
數學方面還包括增乘開方法,賈憲的“增乘開方法”的提出比義大利的魯尼和英國的霍納要早800年。
以及九歸捷法,珠算乘除的各種運演算法。
天元術,李冶著《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統論述“天元術”。
即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同樣領先歐洲數百年。
和垛積術,楊輝在沈括“隙積術”的基礎上提出了“垛積術”,推動了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
包括組合數學中高階縱橫圖的構成規律。
還誕生了籌算演算法歌訣,有助於捷演算法的應用與推廣。
以及蓮花漏,燕肅在天聖八年(1030年)發明的蓮花漏,首次使用了漫流系統,前所未有的提高了漏壺的計時精度。
水運儀象臺,蘇頌在元佑七年(1092年)研製成功的水運儀象臺,實現了渾儀、渾象與報時三位一體、協調運作的構想,既能觀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計時、報時,已具有近世天文臺開啟式圓頂、望遠鏡轉儀鍾與機械鐘的科學結構原理,這可以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
新儀象法要,星圖繪製上,蘇頌有傑出的貢獻。
他的天文學名著《新儀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圖,首次採用了較科學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靈臺秘苑,皇佑年間(10491054年,天文學家周琮主持了重測二十八星宿與周天恆星的工作,這次實驗的結果,編制了三百四十五個星官距星的入宿度與去極度,這一星表收入《靈臺秘苑》,所收星數超過了前代。
元豐年間(10781085年)的恆星測量精度更高,其星圖以刻石53恆星圖形式儲存下來,此即現存蘇州博物館的石刻《天文圖》,上半部為星圖,下半部為碑文,是研究宋代全天星空的珍貴文物。
曆法方面還有統天曆,像是寧宗時,楊忠輔主持修成的《統天曆》所測定的迴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行公曆所用之完全一致,但比西方格列高利早了將近四百年。
以及十二氣歷,沈括重修了曆法,提出了比較科學的新曆法,即以《十二氣歷》代替農曆,這比英國天文學家肖納伯制定的與《十二氣歷》類似的歷法要早九百多年。
麥卡托投影,是一種等角的圓柱形地圖投影法。940年,中國人發明了麥卡托投影。
直到1568年英國才有人用麥卡托投影,比中國晚了六百年左右。
賈憲三角形,又稱楊輝三角形,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項式係數在三角形中的一種幾何排列。
二十四節氣定年法,此種農時以正四序調勻的二十四節氣新曆法,對於農事耕作方面又極為有利。
同時宋朝還測定出了地磁偏角,如沈括透過精確測量子午圈,發現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年。
還有了生物固基技術,利用海洋生物獨有的生態特徵,建造了許多跨江、跨海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