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時的大盤龍棍一端較短,一端較長,專用來掃擊敵軍馬腳,破甲兵或硬兵器類,使之喪失戰鬥力。
後來這種兵器由南傳至菲律賓,由東傳至日本。
由於歷史的變遷,因此雙節棍才被改為現在的樣子。
包括救生圈,宋代韓忠武曾派部將王權到金山去,同時命令他不要用船渡江。
於是王權就給每一個士兵發一個“浮環”,讓他們渡過江去,終於完成了這一任務。
而當時王權所用的這種“浮環”,就是現代救生圈的前身。
以及,地雷,地雷最早被應用在1277年宋人與蒙古人的戰爭中,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面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後來在元朝進一步發展。
包括手榴彈,也是最早發明於中國,在公元1000年的時候,宋朝就出現了稱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與現代手榴彈相同,這在1044年出版的兵書《武經總要》中,就已經已載有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引火球等多種可手投彈藥,這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手榴彈雛形。
到了13世紀,中國軍隊中已出現了鐵殼制爆炸武器“震天雷”,這與現代手榴彈幾乎相差無幾。
當然還有毒氣彈,毒藥煙球,由於此煙球的主要作用在以毒氣燻炙敵人,故配方中除了可以達到爆炸燃燒效果的.....滲入了多種有毒的物質如芭豆、狼毒、砒霜等以見其效。
和火焰噴射器,宋人將雙活塞應用到油泵中,以連續噴射火焰。
武經總要中就有記載火焰噴射器的構造圖,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搜搜看。
包括配套的炸彈,公元1000年,一個名叫唐福的人發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藥方子里加入...製成原始的炸彈。
及火箭,在開寶三年(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獻火箭法,五年後,火箭就用於與南唐的戰爭。
還有三弓床弩,又稱“八牛弩”,需百餘人絞軸張弦,箭矢“木幹鐵翎”世稱“一槍三劍箭”,大概狀如標槍,三片鐵翎就像三把劍一樣。
床弩也可發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釘在城牆上。
攻城兵士藉以攀緣而上,後來魏丕還曾對床弩作了改進,射程又大為提高。
例如《宋史魏丕傳》中就記記載“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
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可以說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記錄了,就算比之現代的狙擊槍也不遑多讓。
此外還有套版彩色印刷術,套版彩色印刷術是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印刷術,它是在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複雜、高精度的印刷技術。
根據歷史記載,北宋時期(960—1127年)已出現了銅版印刷的青、藍、紅三色。
以及報時機器人,就是銅壺漏刻,不過令人最神奇的是它裡面有一個會報時的機器人(鐃神),它每隔一刻鐘會自動擊鐃8下報時。
雖然銅漏刻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發明與應用歷史,形狀大小不一,計時方法和原理卻相同。
以及水晶透鏡,就是放大鏡,蘇洵的同鄉和朋友史沆在擔任執法官處理案卷的時候就曾使用水晶放大鏡。
還包括銀鹽變黑顯影技術,定影原理的發現,最早就見於蘇軾的《物類相感志》“鹽滷窗紙上,烘之字顯。”
旋作,“旋作”中裝備的簡易車床,專事金屬切削和加工。
北宋初年機床使用已經比較普遍機床的使用是機械加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質的重大進步。
以及鏈式傳動裝置,中國人於976年發明了鏈式傳動裝置――鏈式傳動帶,歐洲人到1770年才開始使用鏈式傳動帶,比中國晚了八百年左右。
和煉焦,南宋時期,中國發明瞭煉焦和用焦炭冶煉金屬,這樣冶煉成的金屬純度大大提高。
歐洲人直到18世紀初才知道煉焦並把焦炭用於冶金,比中國晚了400多年。
此法僅見於信州鉛山場。據《宋會要輯稿食貨》卷33刪載,膽土煎銅法,鉛山場“古坑無水處為膽土。膽土煎銅,工多利少,其土無窮”。
這是指先採取膽土,再引水淋土,從而獲得膽水。
由於淋出的膽水濃度很低,必須烹煎濃縮後才能用來浸銅。
凸輪,中國人於公元983年發明凸輪,並應用於借水力提升的重型鏈。
不過同一時間,在西方義大利塔斯坎民的一座漿洗作坊中應用了凸輪,但也算是最早了。
此外還有軸架整經法,較之唐代耙式整經法效率更高,並導致織物結構從平紋向斜紋、從經顯花向緯顯花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