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301章 科舉中的武舉

第301章 科舉中的武舉 (第3/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七日通靈 鬥營 重生之女翻譯官 娘子,吃完不許逃 霽雨初晴 春有百花冬有雪 重生之女配複仇記 徒弟個個都很拽 廢後也瘋狂 妃常神秘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從零開始的劍神 醉紅顏:朕的傾城鬼後 美人藏心 榮耀之愛 女帝 世間情深至蘭極 初遇時他還是少年[重生] 星際幻想Z 星際女教父

9、材貌。

“材貌”是身體素質外型挑選。以身高六尺以上,“軀幹雄偉”者為次上,以下為次。

10、言語。

要求在課試提問中“應對詳明,並有神采,堪統領者為上,無者為次”。

總之,作者菌能查到的大概就是這些了,因為唐朝創立的武舉制度,在中國武術史上是一件大事。

武舉內容的確立,實際上是對武術精煉化、規範化研究發展的結果。

另外,武舉的創立,實際上又是對武術本身的推廣。

仕宦之誘,無疑能激發更多的人的習武熱情。

武舉制的影響和意義不可低估,這種面向社會各階層選拔武勇之才的方法,為此後歷朝歷代所沿襲。

可是很遺憾,到了後面的宋朝開始,古代中國文人重文輕武,因此對於武舉的記載就極少。

《新唐書·選舉制》認為“唐武舉起武后之時,其選用之法不足道,故不詳書”,這使得我們今天沒有更多的資料一窺唐代武舉的全貌,殊為可惜。

《文獻通考·選舉七》按雲:“然郭子儀大勳盛德,身系安危,自武舉異等中出,是豈可概言其不足道邪?唐登科記所載,異科出身者眾,獨軼武舉,亦一欠事。”

一直到了清朝,因為離得我們比較近,所以才又有了一些關於武舉的零星記載,其實清朝差不多與明代一樣,武舉也是分為一、二、三場進行。

一、二場試了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試策論武經,稱“內場”。

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準參加二場。

乾隆年間,一場又增加了馬射“地球”,俗稱“拾帽子”,專為考察伏射能力。

二場考步射、技勇。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所謂“技勇”,實際上主要測膂力,一共三項。

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

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二項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試刀者應先成左右閱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

刀號自選,一次完成為準,第三項是拿石碩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頭摳住的地方,但並不深,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

考場還備有三百斤以上的出號石碩。

石號應試者自選,要求將石磺提至胸腹之間,再借助腹力將石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

凡應試者,弓刀石三項必須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未超過兩項者為不合格,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三場是考文,當時叫“程文”,也稱“內場”,相當於文化課考試。

內場考試對大多數武人來說,比外場考試更難應付,所以考試辦法不得不屢有變動。

最初是考策、論文章,“策”相當於問答題,“論”是按試題寫一篇議論文。

順治時定為策二篇、論二篇,題目選自四書和兵書。

慷熙年間改為策一篇、論二篇。

策題出自《孫子》、《吳子》、《司馬法》三部兵書,論題只從《論語》、《孟子》中出,考試難度有所降低。

乾隆時又改為策一題、論一題,題目都選自《武經七書》。

到嘉慶年間,考慮到武人多不能文,所考策論多不合格,而不少外場成績突出者又往往敗於內場,於是乾脆廢除策論,改為按要求默寫《武經七書》中一段,通常只一百字左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樣一味遷就,使內場考試的水平越來越低,最後差不多隻是形式上的存在罷了。

當時社會上歧視武人之風極盛,經此一改,武人更加被文士們看成粗魯武夫,武舉的社會地位大不比清代前期了。

也正是因為文武分途不利於造就兼備人材的問題,所以清朝的康熙曾要求打破考試中的傳統界限,允許文武生員舉人交叉考試,武科舉人可以改考文科進士,文科舉人可以改考武科進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