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買宋 > 第186章 古代的博戲之魂

第186章 古代的博戲之魂 (第3/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無限鬼劍 血族大家庭 三生鏡之一世為人 傾世無殤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軍壓城了! 七日通靈 鬥營 重生之女翻譯官 娘子,吃完不許逃 霽雨初晴 春有百花冬有雪 重生之女配複仇記 徒弟個個都很拽 廢後也瘋狂 妃常神秘 犯上逆臣:從娶公主開始 從零開始的劍神 醉紅顏:朕的傾城鬼後 美人藏心 榮耀之愛

如《聲譜》雲:魏陳思王制及陸局,置骰子二。

又《潛確類書》雲:

樗蒲骰,古人用五子,以木為之。陳思王用兩子,以骨為之。

也就是說是曹植髮明瞭雙陸戲的賭博遊戲,而骰子是其主要道具之一,所以骰子的發明權也屬於這位風流才子。

到後來,隨著雙陸的盛行,骰子甚至從雙陸之中游離出來,單獨成為了一種賭博遊戲。

因為它本身的排列組合遠為複雜而有趣,於是擲骰子很快成為此後一千餘年之中最為流行的賭博方式。

在此期間,擲骰子的方式和名稱曾有過多種變化,都可以“骰子戲”稱之。

唐代的骰子戲,又稱“投瓊”和“彩戰”。

瓊是六博的投子,投瓊是借用古語,所投之物其實是正方體的骰子。

彩戰的“彩”,來源於骰子上的赤、黑二色,即“以骰為戰”之意。

從文獻記載看,唐代的投瓊似乎先流行於上層社會。

比如唐玄宗時期,後宮中就盛行投瓊,皇帝和妃嬪宮娥都喜愛此道。

據說唐玄宗和楊貴妃就常常投瓊為樂,由此還產生了骰子外觀的一個重大的變化,即皇帝為骰子“賜緋”的故事。

據清人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三雲:

今骰子於“四”上加紅,亦有所本。《言鯖》:唐時投瓊,惟“么”一點加紅,餘五子皆黑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明皇與楊妃彩戰,將北,惟“四”可解。有一子旋轉未定,連叱之,果成“四”。上悅,顧高力士令賜緋。遂相沿至今雲。

也是大約從盛唐開始,骰子戲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李白詩云:“六博爭雄好彩來,金盤一擲萬人開。”這裡所詠便是擲骰子。

到了宋元直至明清時代,那就更了不得了,擲骰子成為各種賭場中最常見的賭博方式。

像是《水滸》第一百四回這樣描寫道:

臺下四十隻桌子,都有人圍擠著在那裡擲骰賭錢……那些擲骰的,在那裡呼么喝六,盓錢的在那裡喚字叫背。

民間歲時節令,人們常常聚博為樂,擲骰子也是常見的方式之一。

宋人范成大有詩云:“酒壚先疊鼓,燈市早投瓊。”

陸游也有詩寫道:“呼盧院落爭新歲。”注云:“鄉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

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無法列舉。可見擲骰子流行之廣泛。

而早期的骰子戲,一般用兩粒骰子,這大概同雙陸的制度有關。

到了唐中期以後,廣泛流行擲六枚骰子的博戲,一直流行到五代和北宋。

唐人李洞有詩云:“六赤重新擲印成。”

《宋史·張昭遠傳》也有:“一擲六齒皆赤”的記載,都是這種習俗的證明。

在此之後,社會上還出現過擲三、四、五粒骰子的各種博戲。

一骰具六面,多粒骰子可以組成難以計數的排列組合形式,於是形成後世名目繁多的“骰子格”。

總的來說,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原則,即“同色”,又稱渾花,全部為一種點數為貴,駁雜為賤,在同色之中,又以紅色為貴。

以《除紅譜》為例,四枚四點稱為“滿園春”,又叫“堂印”,為最高之彩。其次為四枚么,稱“滿盤星”。

以下為四枚六:“混江龍”,四枚三:“雁行兒”,等等。雜色的彩,也以多枚紅色者為貴。

上面所說的骰子格,花樣過於複雜,一般用於行酒令和其他遊戲。

而在純粹的賭博場合,計算輸贏的是另一種方法,作者菌專門查了一下,大概主要有“趕老羊”、“擲挖窖”和“擲骨牌”等幾種。

“趕老羊”又叫“擲老羊”,用六枚骰子,每人可擲若干次,直至出現其中三枚點數相同,然後計算其餘三子點數之和的大小以決勝負。

“擲挖窖”與“趕老羊”大致相同,也用六粒骰子,只是決定勝負的是三粒同色的骰子,骰彩的貴賤順序為六、四、么、三、五、二。

如果擲出四色、五色甚至全色的彩,則更勝一籌。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我穿越成甄嬛後事業心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