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漢朝以前,狗肉基本上還是屬於奢侈品,只能出現在貴族的餐桌上,普通百姓一般情況下是食用不起的。
可到了隋唐時期,卻變了,由於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人們開始很少或基本上不吃狗肉了。
但到了之後的宋朝,社會風氣再度大變,狗肉又成為人們食譜中的重要食材。
可與漢以前不同的是,此時的狗肉卻只有草根百姓們才吃,王公貴族包括士大夫們反倒是不吃了。
特別是在士大夫們的正式宴會上,是絕對不可以食用狗肉的,那太跌份太沒面,會被鄙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連發明瞭“東坡肉”的大吃貨蘇東坡,也是堅定的反對吃狗肉主義者。
現在咱們常說的“狗肉上不了席面”一說,就是從宋朝開始流傳下來的。
後來這一情況還愈演愈烈,到了宋徽宗崇寧初年,有個叫範致虛的官員甚至給宋徽宗上了個摺子,奏請皇上取締屠狗這一行業並禁止民間食用狗肉。
理由呢也很奇葩,就是因為宋徽宗屬狗,吃狗不吉利,犯忌諱,就這麼簡單。
就是這麼奇葩的理由,宋徽宗聽了卻覺得非常有道理,果然昏君不愧是昏君,也怪不得北宋亡國,是立馬就下達了“因降指揮,禁天下殺狗”的詔書,並給予了提出建議的範致虛“賞錢至兩萬”的物質獎勵。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禁狗令”一發布,引得朝野譁然,民怨沸騰。
因為宋朝人雖然並非以食用狗肉為樂事,但食用狗肉的傳統由來已久,特別是普通老百姓,不會弄豬肉,只能吃狗肉,就因為你皇帝老兒屬狗就不讓人吃狗肉了,是不是霸王條款?
況且,屠狗業也是政府允許併發放了執照的合法生意,突然間不讓這些人殺狗了,也不給別的就業安置,豈不是斷了他們的生路?
非但如此,甚至就連京師的太學生們也紛紛發動起來反對“禁狗令“。
要不說文化人就是了不得,說話做事有理有據,他們指出。
“朝廷事事紹述熙豐,神宗生戊子年,而當年未聞禁蓄貓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您徽宗皇上不是事事都想以神宗陛下為榜樣嗎?但神宗皇帝生於戊子年,是屬鼠的,卻也從來沒聽說神宗皇帝不讓民間養貓啊!
於是就這樣,在一片反對聲中,“禁狗令”頒行不長時間便不了了之,而徽宗皇帝也不管自己屬不屬狗了,任憑民間肆無忌憚地食用狗肉去了。
相對來說,這還算比較開明瞭,因為宋太祖屬豬,所以他愛豬養豬不吃豬肉,但他從不禁止別人食用豬肉。
至於宋徽宗屬狗,所以他雖然曾經稀裡糊塗的被人忽悠下了“禁狗令”,但民間一反對他便立刻改弦更張了,都是比較開明的行為。
包括到了後代,明朝皇帝雖然姓朱,卻也不禁止吃豬肉,只是將豬改了個名字叫做‘豚’,不許再叫豬了,都是體訓民情的表現。
與之相比的,則是唐朝的一些皇帝們可就沒有老趙家和老朱家這麼開明大度了。
比如武則天,就因為她信佛,雖然不是真的信佛,只是想把佛教當作自己登上權力頂峰的思想武器,便大肆推廣佛教。
而其中不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所以就下令全天下禁止屠宰牛羊及捕撈魚蝦,而且這一禁令竟然維持了8年之久,完全是不顧百姓死活的表現。
雖然當時這個禁令一頒佈便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因為,其他地方的人,如果不吃肉的話,靠著五穀雜糧還能勉強過活,但是,天下之大,有不少住在沿海的百姓,他們的一日三餐,就只能是魚蝦之類,五穀作物根本就不夠吃的,不吃肉吃什麼?
可武則天依舊是不顧眾人的反對,我行我素,採取及其強硬的態度,把這條禁令給推行了下去,結果把漁民們給折騰的不輕,因為這條禁令餓死者不計其數。
甚至就連京城的大官們,也被折騰的滿腹怨氣,可大家卻都敢怒不敢言,怕得罪這個古往今來的唯一女帝。
而且為了查驗禁屠令的執行效果,武則天還特命宰相婁師德下基層去巡視。
不過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宰相大人親自前來視察工作,基層的官吏自然要好吃好喝的設宴招待,不可能真的請他吃一頓青菜蘿蔔吧,又不是兔兒爺。
於是在宴席上,首先送上來的就是一盆羊肉,看著婁師德大人那不解的目光,基層官吏急忙解釋說,這羊不是他們殺的,而是被狼咬死的。
自然,如果是狼咬死的話,吃了當然就不算犯禁咯,又不是我動的手。
接著又送上來的是一盤魚,基層官吏又宣告說,這魚也是被狼咬死的。
結果婁師德一聽笑得噴飯,說你們咋就這麼笨呢?應該說這魚是水獺咬死的才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