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的北宋,皇宮和民間不僅養貓當寵物,全民擼貓,而且,皇宮裡還養豬當寵物,就讓它們在皇宮裡到處撒歡亂跑,算得上是這個一世界的奇景。
這不是作者菌胡編的,而是真事,據傳在北宋神宗在位的時候,有一天,他閒著沒事到皇宮後苑裡瞎遛躂,接過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個太監竟然正在放牧一群公豬。
宋神宗十分氣憤卻又十分好奇,心想朕這好端端的皇宮怎麼就變成豬圈了呢?到底腫麼回事?
便急忙向那太監詢問為何在皇宮後苑裡放豬的原委,要治他的罪。
結果太監說。
“啟奏官家,在後苑裡養豬放豬這事可不是我膽大妄為,因為這是太祖爺立下的規矩,以後歷代天子都不敢違背,必須在皇宮裡養豬放豬。”
那麼,這位太監說的是真的嗎?還真是真的。
據岳飛的孫子岳珂曾經說過,當年太祖皇帝趙匡胤坐了江山後,就曾定下兩條規矩,一是皇城內必須設兵工廠。
其二就是皇宮裡必須養豬了。
設兵工廠這事好理解,無非是想讓皇子皇孫們經常接觸十八般兵器,提高軍事素養。
雖然他的後代們還是跟弱雞似得,並沒有什麼卵用,可本意還是好的。
至於在皇宮裡養豬的話,這究竟是幾個意思呢?則真的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對此,宋人陳師道的解釋是:
一、太祖屬豬,故視豬為寵物而養之;二、太祖迷信,認為豬血可以降妖伏魔。
第一點很好理解,養個寵物豬嘛,至於第二點的話,還是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包括宋神宗也一樣,他認為完全是扯淡,什麼亂七八糟的?而且嫌豬太髒,把自己好端端的皇宮糟蹋成豬圈了,真是豈有此理,於是氣憤的宣佈宮裡再也不準養豬了。
可這下卻壞菜了,因為“後有妖人登大慶殿,據鴟尾,既獲,索彘血不得,始悟祖意,使復畜之。”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後來來了一個身懷妖術的傢伙施展輕功飛上了宮殿,坐在屋脊上挑釁神宗,御前侍衛將其拿下後,刀砍斧剁,皆毫髮無損。
於是宋神宗急了,靈光乍現,急忙大喊道。
“快快快,快用豬血潑他!快用豬血潑他!”
可是宮裡不讓養豬了,上哪兒去找豬血啊?
萬般無奈之下,侍衛們只好去宮外找殺豬的尋來一盆豬血,往那妖人身上一潑,當即就破了他的法術,要了他的小命。
經過這場風波之後,宋神宗也終於悟出了太祖皇帝的深意,於是心有餘悸之下,又恢復了在皇宮裡養豬當寵物的老政策。
以上故事並不是作者菌胡編亂造,而是真出自宋人的筆記,雖然其中頗有荒誕不經之處,比如什麼飛身上殿、刀槍不入、用豬血破妖法等,全都是扯淡,什麼亂七八糟的~
但我覺得吧,宋太祖在皇宮裡養豬這件事兒應該是真的,因為這事兒在《桯史》、《後山談叢》、《老學庵筆記》等多種文獻裡均有記載。
雖然其原因有待推敲,但就陳師道所說的那兩個原因來看,我覺得前面那個應該更靠譜一些。
換句話說就是,宋太祖之所以養豬,主要是因為他屬豬,愛豬、才養豬、把豬當成了吉祥物,但卻不吃豬肉,也不允許豬肉進入御膳坊。
雖說如此,但他也並不禁止其他人吃豬肉,這一點還是很開明的,無論是大宋朝的皇子皇孫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儘可以大快朵頤。
前文都說了,宋朝雖然鄙視豬肉,但不是不吃豬肉,不僅平民吃,其實皇家也吃,例如《宋會要輯稿》裡就記載宋神宗十年的御廚帳單中,計消費豬肉4131斤。
至於民間食用豬肉的數量更是驚人,像是前文說的光是汴梁城內一天就要吃掉上萬頭豬。
因為這個時代,並沒有太多的肉食,除了豬肉,最常見的就是狗肉羊肉了,羊肉先不說,光是狗肉的食用歷史就十分悠久。
如早在先秦之時,人們就將家養的狗分為了三類:“一曰守犬,守禦田舍;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廚庶饈用。”
可見,養狗吃狗肉在當時的社會已經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了,畢竟那時肉類的種類真的比較少,豬肉沒有搧,很騷氣,不好吃。
牛肉不能吃,吃了犯罪,馬肉也不現實,要用來打仗,所以除了狗肉就是雞肉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