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和發射基地在大多數人意識到這點前,已經開始排隊進行發射作業。它們的效率隨著天上落下的太空站碎片達到了空前的高峰。幾乎每分鐘都有一艘飛船從地面基地或太空電梯、太空站中駛出。
但發射的計劃在黎明前的一段時間變得緩慢。剩下飛船的所有權遭到了哄搶。更多的人認識這種博弈背後所掩藏著的其他的意味。
那就是飛船本身是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多的資源就有更多逃生機會。
黎明以後,聚集在太空城、太空電梯到發射基地的人口已經超過地上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人海茫茫,放眼望去,全都是流動的腦袋。
晦暗的太陽從東面升起的時候,比起過去強上幾十倍的光焰,幾乎照亮了這整個冰白色的星球。外圍黑壓壓的人群發出了尖叫,警告遍佈了機械智慧的腦海。
曠古的冰層在塌陷融化,從南方吹來了溫暖的風,黑色的土地在向外擴張。九億年來這顆星球從未有過的洪水捲入了它的城市,形成於數十億年前的群山在藍光中再一次露出了它們光禿禿的山崗。
像是春天的血液在衝破積累了數億年的冰,水珠凝聚在狂暴的雲中,為靠近兩極的地方帶來了連綿的雨。
機器智慧檢索到了答案。
入射視界本身具有一種微弱的聚光鏡的作用。沒人具體知道是為什麼,機器智慧從現行的時間理論上推斷,認為這可能是外部世界過去的光和未來的光被壓縮到極短的時間內同時抵達內部的關係。
在外部的大火星系,群星的量級實在太微弱,時間也短,所以被忽視了。在二層視界內的大火十三,時間依然很短,但近距離白矮星的能級實在太強大了。儘管因為傳遞需要走跳躍式的路徑,能量被濾去了很多,但殘餘的光彩依舊足以使陸地極高地升溫。
第二層入射視界將大火十三包裹了起來,它就像是一臺冰箱,冰凍的便是簇結晶這一果實,它防止了這顆果實全部可能的腐爛和生長。它也是一個熱水器,煮沸了這千古不化的冰。
這種加熱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太空電梯的地基底下出現了不穩固的現象,光線照進了深邃的地底,岩漿大地正在從所未有的活躍。有種東西,有某種東西正在震動。
“是簇結晶嗎?”
被喚醒的維修機器人群執行了它們最後忠誠的任務。
但很快,它們得出了結果。
不是簇結晶,甚至不是大火十三上原有的東西。
機器智慧的眼睛驚駭地看著地下像是液體一樣撲來的浪潮。但那不是液體,而是某種不定型的生物。這種生物在幾個小時前就被投放到了地底。它們的數量在地底迅速增多,就像是“稍大一點型號”的奈米機器一樣,找到了簇結晶可能的所在。
“要不要處理?”
訊號在這個時候中斷了。
因為在這個時候,真正的回收開始了。
視界開始向內坍縮,內部空間引力的彎曲在一瞬就摧毀纖細長條狀的太空電梯。洩露的空氣立刻把裡面的人全部推出。滿滿當當的人海被灑向地面的樣子,就像是天空中下了一場磅礴的灰雨。
雨開始往地上下了。它下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從赤道垂直的方向偏斜到了北緯三十度往上的位置。
在這個方向上,行星風系已經從變暖中復甦,吹起了潮溼而狂暴的南風。於是人雨、建築雨與灰雨又斜斜地往南邊去了。
如果能下到地上的話,或許這些人還有能活的。
但這場雨就連下到地面也已經不可能。
引力還在空前地增大。
行星的核心正在熊熊燃燒,物質正在迅速合併,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對於外部世界來說,這全部的一切都被壓縮到了一個驚人的瞬間。從幾百萬公里以外的太空看,大火十三正在迅速演化。
這是因為空間在向內部閉合,原本困在內部不能逃逸的光線,在視界的內縮中從時間閉合曲線中獲得了逃逸的可能遵循。它們完成了對宇宙資訊守恆宏觀原理的遵守,將內部的資訊帶出了外界,而形成了一圈像是海市蜃樓一樣的假星球影像。
在這張影像上,春望的指揮部裡,光巖看到了像是煙霧一樣被撒出去的人。而被他保釋的奔馬則清楚地看到了一個冰化了星球,看到了這顆星球上堅實的淺藍色的岩石。這些岩石在數十億年前沉積,見證了大火兩次新星的毀滅,岩石打著波浪,粉碎了滿天的水滴。
那顆絕望的內心忽然又被喚醒了。
他拉著光巖的手,激動地說:
“你看到了嗎?一顆星星,一顆藍色的星星……一顆春天的星球!”
“可是……”
奔馬垂著頭,四拳敲響了桌板。他大聲道:
“這全部都是一個錯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