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地區,原屬紅海西南岸的崑崙國,這裡地廣人稀,百姓以黑面板居多。
是以大夏剛剛來到這邊的時候,這所謂的崑崙國貴族就向大夏出售勞役,久而久之這些勞役就被稱之為崑崙奴,所在的這個國家就被稱為是崑崙國。
南崑崙地區,指的是崑崙國以南,大片未形成國家民族政權的地區,那裡的子民同樣是面板黝黑,看起來與崑崙國類似,處於原始的捕獵、採集階段,以村莊部落為單位,是以被稱為南崑崙。
無論是崑崙,還是南崑崙,經濟發展情況都是比較的差。
境內多高原山地,不事農耕、不明農時,甚至什麼叫糧食都不清楚。
很多比較原始的山中部落,還保持著茹毛飲血的習慣,死亡率極高、後代成活率極低。
李寶當初對這片地區起了心思的時候,崑崙國沿海的那些貴族,很快的說服他們的國王,將沿海的大片區域和山地高原劃給了大夏,一點都不帶心疼的將他們認為的“包袱”拋了出來。
南崑崙地區更是誇張,只要大夏過去詢問的部落,都是眼巴巴的盼著大夏將他們收了。
說白了就是當地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成為夏族人那樣能有生存保障又體面的人。
南崑崙地區,毗鄰紅海與西南大洋,最初劃入大夏管轄的有數萬個村莊部落,從紅海沿岸一直到西南大洋沿海上千裡,可是給總理院出了個天大的難題。
人口將近百萬,民族數以萬計,生產力極端低下,甚至很多地方連穿衣服都不懂。
這樣的地方讓總理院怎麼去發展?又需要派出多少人、投入多少資金髮展起來?
最後還是李成幫著說了話,應承了一大部分的事情,才算是說服了總理院。
三年過去了,南崑崙地區在大夏不計成本的投入下,還有眾多民間商號的大力投資之下,早已變化了模樣,成為了西南大洋彼岸的人間天堂。
這一切得益於大夏各項基礎產業的完整,以及這片區域資源的豐富。
資源豐富,自然會吸引大量的投資者到來,從事各項資源開發工作。
首先就是海港的投資,大夏全面放開了在南崑崙地區的海港建設,允許民間商號建立自營海港,引來了數量巨大的中原投資商人,尤其是其中的嶺南商號最為熱衷。
他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僱傭大量的人口,在各所大學的規劃設計院協助下,沿著南崑崙地區的海岸線,建設了數千座大小港口,有效的拉動了大夏商貿與南崑崙地區的物資流通。
這些商號不辭辛苦的建港,自然也是看中了這片地區豐富的資源。
南崑崙的高原山地之中,有不計其數的銅礦,而且品質很高,完全能夠彌補中原銅礦缺少的局面,只需要僱傭一些人進山建立礦場,不出三年就能將建港和建礦場的投資全部賺回來。
而且最讓人興奮的是,這裡的銅礦品質高、儲量大,完全不擔心三五年被採完。
除了銅礦之外,這片看似貧瘠的高原山地中,還有鐵礦、金礦、鋁礦等礦脈。
要知道大夏如今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工業體系,需要大量的礦物支撐。
尤其是鋼鐵,需求量都是每年幾倍的往上翻,用於社會基礎建設和機械製造。
如果個人商號的話,哪怕只是個儲藏幾萬噸的小鐵礦,都能讓他們無憂的過一生。
大夏的商人怎麼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反正這片地區有國家給的政策,還有幾十萬大軍作為依靠,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擼起袖子幹就是!大量的資金就投入到這裡來做礦物開採,以及金屬礦物的冶煉,一座座相關的工廠拔地而起,速度快的讓總理院都瞠目結舌。
總理院這幫子大佬,知道大夏十幾年的發展,民間還會比較富裕的,只是從來沒想到民間會這麼富裕,而且老百姓的眼界也會這麼的廣闊。
在家種著幾畝地,平時就像老農一樣,聽說海外的南崑崙有礦場可以投資,幾家一合計,拿出數百萬的資金,僱傭幾個勘探規劃設計院剛畢業的學生就買船過來了,找到地方就買下來開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