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民間投入的資本如同大海一樣席捲了南崑崙。
礦場開好,僱傭專門的大學生做管理,然後僱傭一批勞工去開礦。
人家又優哉遊哉的回到中原,繼續種自己那幾畝地。
沒事的在農田中閒聊天,第一句話就是你有幾個礦?
當初李成得到這個訊息後,也是在養心殿愣了半天。
然後狂笑聲幾乎三天都沒有停下來。
終於是讓他盼到這一天了。
民族的意識也終於覺醒了。
二十多年,他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生怕自己這半瓶子水的水平,將國家民族推到不可預知的未來中。
如今他不怕了,他的老百姓依舊可愛,但開拓意識已經完全成型。
這樣發展下去,相信他期望的華夏民族,終究會屹立於這個時空。
成為打不倒、捶不爛的銅豌豆,繼而築成高聳不朽的豐碑。
李成在南崑崙參觀了這邊的礦場、冶煉廠、港口。
甚至親自去了南部地區,轉了轉新建的種植園。
北部的山地高原以採礦、冶煉和製造業為主。
南部地區因為良好的自然環境自然要發展種植。
在農業科學院的規劃下,中原的百姓在這邊投資了很多種植園。
種植林木、果樹、糧食、甘蔗等經濟作物,發展的也是特別不錯。
當地的百姓被大量的吸納進入種植園工作,簽訂勞動合同,享受大夏的生活保障。
如果幾年後,學會了種植技術,和一些手工藝的技術,可以到大夏銀行申請貸款,自己翻身做農場主,或者開個小工坊,參與到市場大潮中,過上幸福的生活。
國家的基礎建設更是不遺餘力,開辦了大量的基礎教育學校。
當地的孩子都能免費到學校中讀書,未來也會成為大夏發展的中堅力量。
無論是中原人,還是南崑崙本地人,都是衣冠楚楚,倉廩實而知禮儀的大好子民。
崑崙地區和南崑崙的發展如出一轍,但比較起來又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速度也更加的快。
喜歡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請大家收藏:()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