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阿拉巴府面積更大一些,將近二十萬平方公里,從中部的沙漠邊緣到海岸線,綿延數百公里,除了沿海地帶外,大多數都是不太適合人類長期生存居住的地方。
很多地方連根草都不長,放牧都沒地方可去放牧,惡劣的自然環境,加上彪悍的民風,讓這塊地區的統治難度很大,加上別有用心的部落酋長反抗,大夏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好在如今已經卓有成效,恩威並施之下,南阿拉巴府逐漸的穩定下來,被剿滅和驅逐出境一批,剩下的要麼夾起尾巴做人,要麼就被大夏的政策所吸引,決定留在這裡成為大夏子民。
當初阿拉巴的反叛鬧得要比晉國那些區域還要誇張,整個部落整個部族的反叛,騎著馬和駱駝就敢衝擊軍營,大夏採取的就是誅其首惡的方式,然後詢問是否要在大夏境內生活,不想在這裡繼續生活的,大夏會協助遷移到阿拉巴帝國內,如果想要繼續留在這裡,自然要遵守大夏的法律法規。
一番組合拳下來,大概主動遷移出去的人口達到五十萬,剩餘的人口還有七八十萬,那些遷移出去的如今追悔莫及。因為遷出去之後什麼都沒有了,沒遷移出去的如今都過上了好日子,在大夏的政策下牧羊經商,人人都能吃飽飯、穿暖衣,走在街上都能昂著頭走路。
更關鍵的是,大夏控制的區域這裡沒有壓迫,大家只要不違反大夏法律,勤勤懇懇的做事情,連住的房屋都能由國家幫忙分配,再也不需要像從前一樣風餐露宿,也不再需要在酋長的威壓下做著最辛苦的工作,連溫飽都混不上,妻兒老小都養活不起。
在這樣的狀態下,南阿拉巴府迅速的穩定下來,老百姓是見識比較少,但不是腦子不夠用啊!
對比原來的生活,這樣的好日子簡直就是天堂,至於誰做皇帝有關係嗎?
反正都需要有個皇帝罩著,讓他們選擇自然選擇能讓他們過好日子的皇帝。
李成在南阿拉巴府呆了十多天,走遍了南阿拉巴府諸多州縣,老百姓的精神面貌都很好。
大多數跟中原遷移過來的夏族人也相處的很融洽,從老人到小孩都在使用中原官話。
平時見面,首先問一句吃了嗎?今天的羊肉便宜了,去買點兒吧!
李成都有點被這種淳樸的人際關係感染了。
走入市集和原阿拉巴的百姓交流很多。
確實能感受到他們主動地融入。
而且對於大夏印象的極大改觀。
這樣他也就放心了,想必最多三年之後,這片地區就能與中原相差不大。
李成在這裡還巡視了一番基礎建設,交通、城建自然不用說,沿海地區早已經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建設序幕,無數夏族百姓和阿拉巴百姓都精神飽滿的在各項工程上工作。
他關注的是飲水工程,南阿拉巴最大的困難是水資源的不足。
沿海地區還有一些小河流,靠近內陸基本上全都是荒漠地帶。
在這些地方生存,沒有水是完全不行的,也沒法生活下去。
大夏從接手這裡之後就啟動了引水工程和自引水工程。
如果說中原的南疆和北疆地區,沙漠下的地下暗河還能提供水源。
南阿拉巴就是地下暗河都很少,入目所見全是一片黃沙,深井打下去幾百米都見不到水。
反而很多地方將石油給鑽了出來,也不知道應該高興還是應該悲哀。
兩三年的時間中,大夏無數支探測隊行走在南阿拉巴的沙漠中。
不辭辛苦的尋找到三條地下水脈,利用深井技術和多重過濾技術,沿著水脈修建了無數條封閉式的飲用水渠道,連線南阿拉巴大大小小的城鎮鄉村。
投入的而資金數以萬億計,這也是直接推動當地百姓歸心的重要舉措。
畢竟原來這裡的人,連洗臉都只能一個月洗一次,洗澡更是不要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