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楊州城以及原武國的除州,這樣的遷移也在發生。
不過更多是百姓自發遷徙。
江北安撫使衙門日夜不停的轉運這些難民,將他們安置在江北或者渡江運到江南。
或者直接在
楊州登船,被大型的海船拉著跨過茫茫大海,到北方商貿部新開拓出來的北四島地區定居,那邊的氣候環境,也是非常適合老百姓耕種生活。
當地的土著民都是身材矮小的小矮子,大概也就幾十萬的人口。
在北四島那邊根本就沒形成太大的抵抗,就直接選擇歸附了大夏,成為大夏的順民。
但是這些矮子土著沒辦法將北四島全給開發出來,就需要中原地區往那邊移民。
北四島的移民船在冬季,海上天氣最好的時候開始了大移民。
南部從楊州、通州等地開始起航,沿海北上到武國的密州地區。
再沿著漫長的海岸線向東後南下,繞行到鹿國和新瀛州。
海州地區也設著難民轉移點,願意走的同樣會渠道新瀛州。
再向北則是透過淮水直抵下邳,在下邳將難民裝船運走。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武國的難民被運走數十萬。
等到武烈發現的時候,武國的人口整整少了十分之一。
當即將他氣得在龍城府掀了桌子,夏國這是要掘他的根啊。
跟南楚那幾位不同,武烈馬上就看出了夏國的狼子野心。
什麼幫助武國解決難民的問題?全都是特麼的藉口!
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挖空他的國家和子民。
但是面對這樣的堂而皇之的陽謀,武烈發現竟然絲毫沒有辦法。
梁武之戰規模之大,超出諸國間歷次的戰爭。
梁國出動的軍隊超過五十萬。
各類輔兵民壯都算上,起碼要百萬以上。
這完全就是兩國之間的傾國之戰,誰輸了就是國破家亡的下場。
武烈雖然有完備的計劃,能夠將這場傾國之戰給打贏。
但是卻不得不實施大量的堅壁清野戰術。
造成國內出現大量的難民。
偏偏那些地方官不作為,為了減輕壓力讓難民去大夏。
若是少也就算了,誰知道夏國動起手來,竟然絲毫不留餘地。
明目張膽的進入淪陷區挖人,然後整船的不知道運到哪裡去?
這樣下去還能了得?就算打贏了,老百姓沒了他去統治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