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性』子比較急,責令南北兩路五萬大軍必須在二十日內開到楊村驛的宋軍陣前。
這對玉圭失來說著實是個不小的難題,他的人馬都在膠東搜山檢海的清剿紅巾餘黨,哪有這麼容易一下子收的回來,仗打到一半忽然要歇,那很可能導致失敗,拉屎也不能拉到一半憋回去吧。而且從膠東收兵,到直沽還有上千里路,行軍都要花去大半的時間,這實在太急了一點。
君命難違,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玉圭失只能放棄山東的大好局勢,甩下個爛攤子,急匆匆的往回趕。
……
這大半個月裡,宋軍繼續加固防線,楊村驛外圍的深壕又增加了兩道,內圈的圍牆則增高了四尺,中間四通八達的淺壕也做了完善。幾百座炮臺上的火炮都進行了實彈測試,調整了位置角度,使得攻擊面更為完整,炮臺上方的擋棚也基本完成,既能擋雨也能擋箭。
水師也沒閒著,把南面來的漕船、商船全都“合理徵用”,還順手把元軍幾個船廠一把火燒了。至此,周邊這幾百裡海路的制海權完完全全掌握到了中興水師之手。
從五月到六月,楊村驛易手已經一個多月了,大都的漕運也斷絕足足一個多月了。
這真是要命,每月幾十萬石的漕糧不至,大都的百萬軍民就有餓肚子的風險,城內糧價飛漲,帶動其餘各種物資都在漲價,莫說小民之家,就連蒙古的達官貴人們也已經叫苦連天了。
蒙元這個龐大的帝國就好比一個巨人,大都顯然就是這個巨人的頭腦,漕運則是貫通頭腦與軀體的大動脈,動脈梗阻,難免就讓這個巨人頭疼腦熱,而這個梗阻的位置就在楊村驛。
為了破除這個梗阻,皇帝不惜下一劑猛『藥』。
五萬大軍,南北兩路。
北路先鋒是武衛軍左衛都指揮使肖乃斛,領蒙古軍三千,女真軍四千,阿海軍一千,先到楊村驛北面二十里下寨。隨後是武衛軍中衛都指揮使闊闊不花,率蒙古軍五千護衛中軍。最後是武衛軍右衛都指揮使安扎爾,率蒙古軍三千,高麗軍三千,益都路漢軍一千。
武衛軍是皇帝侍衛親軍一部,總數二萬,蒙古軍佔半數左右,其餘各兵種佔半數,主要是高麗軍與女真軍、漢軍。
或許是吃了前番戰敗的教訓,這次的武衛軍謹慎了很多,並不貿然進攻,先紮下營寨觀望,在楊村驛北面連營數里,可稱為驛北大營。五日後,玉圭失率兵三萬,也匆匆趕到,在楊村驛南連營數里,稱為驛南大營。
南北兩個大營遙遙呼應,將楊村驛的宋軍夾在中間,意圖圍困。但問題是楊村驛就在運河邊,元軍管得了地面,卻控制不了水面,中興水師從直沽到海津鎮,以至於到通州都暢行無阻。楊村驛隨時可以得到外界的軍需補充,官兵們甚至隨時能吃到運河中的新鮮魚蝦。
對此,元軍也做過堵塞運河或者在上游築壩攔截水流的努力,但宋軍的水上監視十分嚴密,放出來數十上百隻四軸車船,巡邏水兵們把車船踩的飛起,往來如風。這百里運河上發生的任何變化都瞞不過他們的眼睛,一有異常,炮艦就跟著來了,幾輪排炮打掉了元軍的脾氣,也打掉了他們背後搞小動作的信心。
於是,主要的攻守焦點仍舊回到地面上來。元軍北路前鋒肖乃斛先派兵進攻,以周邊抓來的百姓在前,兵馬在後,一邊填壕一邊前進,但宋軍的工事極為繁複,不僅有三道二丈寬的深壕,裡面還有一里多路的縱深,遍佈著『迷』宮一樣的淺壕。宋軍在淺壕之間來去自如,元軍卻擠在幾條填平的狹窄通道上進展困難。宋軍很耐心的把元軍放到了足夠近的距離,然後一丈六尺高的數百座炮臺居高臨下一起發威,炮彈基本落在押陣的元軍頭上,卻很少傷及前面被元軍驅趕的百姓。
偷雞不成蝕把米,肖乃斛狼狽不堪撤出戰鬥,剛被填平的幾處壕溝轉眼又被宋軍挖開,而且挖的更深了一些。
這是一場很不愉快的試探『性』進攻,肖乃斛與其他元軍們有幸見識到了傳說中的宋軍火炮的厲害,至此只敢在外圍襲擾,不敢再明火執仗的正面進攻了。
連續幾日都是小打小鬧,沒有發生太大的戰事。宋軍的工事固若金湯,強攻的話,不死幾萬人不可能進的去。而元軍的營寨也扎得有些講究,既遠離運河,也遠離宋軍的火炮『射』程,四周佈置合理,密不透風,而且他們的騎兵眾多,宋軍想攻打也討不得好。雙方似乎陷入了短暫的僵持狀態。
這樣的僵持正是是張鏑所希望的,能把元軍拖入泥潭越多越好,越久越好,才能更多的消耗敵人的元氣。元軍主帥樞密副使孛羅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僵持的狀態對他是極為不利的,首先是後勤供給的壓力,這五萬大軍頓兵一日就需要一日的糧草,現在漕運不通,糧草本就緊張,雖然可以靠劫掠百姓來補給,但現在打草谷也越來越困難,因為周邊的鄉野都被這幾場戰事折騰慘了,榨不出多少油來了。最主要是皇帝那裡從三日一催,變成一日三催,不斷催問戰事進度,孛羅不好意思更不敢遷延不進,之所以停滯數日,其實是在等待一樣重要的東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回炮。
在沒有火炮之前,回回炮就是本時代攻堅的王者。著名的襄陽之戰就是因它改變結局,從那以後元軍的無敵騎兵配上回回炮幾乎攻無不克,迅速把糾纏了五十年的南宋給打趴下了。
正因為回回炮的優良表現,以至於元軍將帥都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回回炮依賴症,一旦碰到難啃的骨頭就想到用回回炮轟。
回回炮傳自西域,玉圭失的阿速軍正是以西域人為主,其中就有一個回回炮手千戶,內有工匠數百名。根據工匠們的指導,四五天時間,南北大營各自砍伐樹木,建造了數十架巨大的回回炮。
與火炮相比,回回炮的『射』程略顯不足,一般不超過半里,用輕一些的投石勉強可以達到一里。而中興社一千斤級的虎威炮就能達到四五里的『射』程了。至於準確度,不管哪種炮都不算理想,遠距離都得靠運氣,不過回回炮的拋物線比較明顯,或許更能調整距離和角度。
……
清晨,元軍出動了。
得到報告,張鏑爬上六丈高的瞭望臺,遠遠的看到人山人海的敵軍。南北兩個大營都出動了,無邊無際的人『潮』緩緩的向楊村驛移動,人『潮』中間有幾十座高塔一樣的東西,被大量的人馬費力的挪動著……
請支援的老鐵們加我們的交流群,柒柒伍柒貳壹叄陸叄,,故宋帆影書友群正版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