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有進無退。樞密孛羅很清楚,自己承擔不起失敗的後果。要麼不動,要麼就全力進攻。
五萬大軍,馬二步三。蒙古軍一人多馬,高麗軍、漢軍、女真軍則以步卒為主。步在前,馬在後。
最前方几十架巨大的回回炮每一架都需要一兩百人推著滾輪緩緩前進,回回炮之後是烏泱泱的步兵,列著一個個四方軍陣。數以萬計的輕騎兵遊走在方陣的間隙和兩翼,時不時掠過陣前,掩護著前進中的步陣和回回炮隊。
後陣輕騎則排成行列督戰,騎弓對準的是前方部隊的後背,士兵如有喧譁退卻,馬上就是一箭『射』穿後心。
最後壓陣的是三千重騎兵,孛羅和樞密院的一眾大佬也都披掛上馬,居中指揮。
南北兩側的地平線上,彷彿突然升起兩道烏雲。元軍大陣中數萬人馬隨著地勢湧動起伏,就像細小而密集的蟻群,從十幾裡外慢慢的接近、放大,帶來一種沉重的威壓。
六月裡,天氣多變,萬里的晴空忽然彤雲密佈,與地面上烏雲般的人『潮』互相映襯,幕天席地,妄圖用黑暗吞噬光明。
天空中響過兩個悶雷,頃刻間下起一陣暴雨。
楊村驛的炮臺上,士兵們忙著檢視擋棚,護住火炮,防止風雨打溼火『藥』。淺壕裡,赤著腳計程車兵們往來奔忙,踏在寸許深的積水中濺起陣陣水花。
外圍的銃兵匆匆撤往圍牆裡的庫房,從革囊中取出油紙包裹著的定裝火『藥』,確保乾燥。在軍官們的督促下,迅速佔據倉房外側的上千個『射』擊孔。
淺壕上的胸牆後,弓弩手快速前出,補上了銃兵退出後的防禦位。
元軍大陣在暴雨中繼續靜默的前進,陣前的步卒們苦不堪言,在泥濘的道路上牽拉著笨重的回回炮艱難的挪動。
雨幕遮蔽了視野,更考驗斥候們哨探的本事,溼滑的弓弦更影響騎『射』的效果。雙方哨騎相值,往往捨棄了騎弓對敵,而是真刀真槍的血肉相搏。
暴雨潑的人睜不開眼,戰馬交錯,來不及判斷,全靠嚴酷的戰爭中鍛煉出來的經驗和殺人手藝,一不留心就中了刀,喪了命。
哨騎隊隊將郭旭用左手劈刀的絕活,又幹死了幾個陣前窺視的元騎,但手下的同袍也同樣折損了三五人。
耳邊聽得到滾輪的轆轆之聲,聽得到步卒吃力的吆喝聲,聽得到元軍軍官各種口音的喝罵聲……
哨騎的表演可以謝幕,韃子的大陣就要抵達了。
朦朦朧朧的雨幕中,南北兩個大陣逐漸合為一體,背靠西北,面臨東南,在宋軍半環形的工事外駐定,透過這瓢潑的大雨,可以隱約看到楊村驛成群的倉房『露』出的白牆黑瓦,那裡已經成為宋軍銅牆鐵壁般龐大工事的一部分。
“好雨,好雨!”孛羅撫掌稱快,心知下雨天必然會讓宋軍的火器無法使用,大大便於大軍的攻擊,這可真是上天賜予的意外幫助。
“傳令,讓玉圭失派人先趟趟路!”
戰機稍縱即逝,今天的大雨是最好的掩護,孛羅是個有經驗的老將,豈會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
一騎快馬甩出點點泥水,衝破了雨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