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故宋帆影 > 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 山遊擊破敵(上)

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 山遊擊破敵(上)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鷹集山上有一處天然溶洞,傳說是仙人修煉之地,故名仙人洞,洞口常年有水流如注,但洞內卻寬闊敞亮,平坦乾爽。正中間又有空洞直通山頂,如開一天井。此洞冬暖夏涼,周邊風景秀麗,十分適合遊賞,只不過地勢太過險絕,號稱猿猴仰止,蒼鷹難越。使得這裡人跡罕至,偶爾才有打柴人和採『藥』人上山暫息於此。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山洞,某些年長之人倒還有些印象。

殺官舉事後,連島鹽場的鹽戶們深知官府必定要來討伐,正發愁無處可以容身,瞿七便指出了鷹集山上的這處溶洞,眾人無不稱好。連夜將村中各家值錢物品和牛羊牲畜都往山上遷移。

連島鹽場有五百餘家鹽戶,青壯鹽丁八九百,『婦』女老幼一千餘。當下由瞿根等人組織召集起來,張鏑則派遣枚成、蔣武二人先往胡隸軍中求援,自己留下來幫助策劃指揮。

鹽丁中被選出十幾名頭領,每人負責帶領數十名不等的親族鄰里,劃為小隊。各隊青壯被組織起來伐木造橋,將千餘老弱及糧食財物甚至牲畜都送進了仙人洞中,再按隊為單位著手部署防禦。

張鏑料定一兩日內東海軍必會前來征剿,雖然軍城內人馬較少,最多隻能派出二三百人,而己方有壯丁八百,但正規軍隊與未經訓練的民壯戰力上天差地別,若是堂堂陣戰,恐怕二三倍的人數優勢也無濟於事,必須出奇制勝。張鏑的策略是依託地勢、層層阻截,待敵疲睏再全軍齊出一鼓破敵。敵攻我守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前做好準備,瞿根見張鏑指揮若定,心中甚是佩服,聽從安排全力支援配合,眾人忙至半夜才粗粗安排定了。

東海軍城,軍州衙署中,總管施居文被一個突發訊息震到了。

“什麼……鹽司八名監差被殺!?誰人所殺?怎麼殺的……”他連連問出一大串問題,把那報訊的差人都問的呆住了,語無倫次顛三倒四地形容了一遍,總算是弄清楚了是鹽丁鬧事殺人。

“快……快去將鍾、裴二位都頭請過來!”

東海軍作為軍城,原有知軍一名,鎮將一名,知軍管民政,鎮將管軍事,降元以後知軍的名稱改成了總管,不過還幹著與原來一樣的活。而原先的鎮將則被變更,遣了一名蒙古人擔任本城達魯花赤,作為監軍。蒙元奉行四等人制度,不放心漢人單獨擔任地方主官,在路、府、州、縣和錄事司等各級地方『政府』,都以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達魯花赤,籍戶口,收賦稅,簽發兵丁,權力極大。雖然品秩與路總管、府州縣令尹相同,但實權大於這些官員。

不過因沿淮戰事激烈,東海大部軍馬都被徵調,原來的達魯花赤也已被抽調至淮北前線,現在城中暫時只有總管施居文一人做主,而他其實是個文官,與普通知州知縣是一樣的,並不通曉用兵打仗的事。他手底下的能依仗的力量只有幾百個差役、巡丁、邏卒,其中最重要的乃是五十餘騎軍,二百多步軍。那騎軍統領名為鍾藝,步軍統領名為裴尊,便是施居文口中的鐘、裴兩個都頭。二人管著城內維護治安,城外緝賊捕盜的事情,鎮軍撤走後也擔了巡邏守城的活兒。一聽總管急招,他們不敢怠慢,即刻就往衙署中趕去,在門口相遇,正好一同入見。

兩位都頭一到,施居文就像有了主心骨,免了兩人行禮,開門見山道:“連島鹽戶鬧事,已將鹽司八名監差都殺了!二位都頭,此事重大,該當如何?”

鍾藝昂然,不假思索答道:“刁民作『亂』,派軍擊破,擒殺首惡便是!”

“據報,『亂』民多達數千,恐我東海城中兵力不敷使用,或可遣人向海州求援,先待援至,再合兵進剿如何?”施居文深知城中軍力太少,有意向海州總管丁順求援,先向鍾、裴二人探尋。

“割雞焉用宰牛刀!不必動用海州一兵一卒,只消用我五十名馬軍健兒,便可前驅破賊!”鍾藝對求援的意見不以為然,直言答道。

“明府何必謹慎太過,烏合之眾,莫說千百個,便是幾萬也不足為懼!何必讓西海人看輕了我東海人!”武人總要表現勇敢,求援顯得沒風度,平白讓人佔了功勞,故而裴尊也反對求援。

施居文與海州總管丁順暗中不和,其實本意也並不想拉下面子去求助,於是勉勵道:“那便有勞二位都頭,若能擒得『亂』民首惡,本軍必為二位請功!”

“誓不辱命!”鍾、裴二人皆齊聲應和。

第二日一早,鍾藝點齊了手下五十六名馬軍健卒,裴尊也召集本部二百名步軍來會,合兵之後一齊往連島鹽場殺將過來。

連島村背山面海,前面是寬闊的海灘,灘塗後是連片的一排草棚,草棚下則支著幾十只碩大的鐵鍋,都用磚砌的灶臺的固定著,這便是煮鹽的鹽棚與鹽灶。鹽棚周邊,種著無邊無際的半人多高的紅草,入秋後這種耐鹽鹼植物已經開始乾枯,是煮鹽最好的和最重要的燃料。不遠處還種著一株株高大的皂角樹,所產皂角則被用於從煮好的鹽滷中析出食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村莊、鹽棚、紅草、海灘,組成了鹽場獨特的風光,只不過鍾藝、裴尊等人並不是為了賞風景而來。馬步軍二百五十餘人氣勢洶洶來到此地,只可惜四處空空如也,往日繁忙的鹽場,此時不見一人,彷彿所有鹽戶都憑空消失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我乃邊軍一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