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場正北,早已築起三層土臺,臺上遍列五方旗幟,建有白旄黃鉞,兵符將印,香案上供奉著三牲太牢。趙孟傳作為三軍主帥,整衣佩劍,邁步走上土臺,焚香再拜。宣讀勤王盟誓,誓約曰
“夫天降喪『亂』,國步艱危,醜胡乘釁,禍『亂』中華,萬民切齒,九州悲悼。
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腦塗地,以抗暴元。
今我慶元上下,乃奉天子明詔,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讀畢盟誓,在趙孟傳帶領下,眾將依次向北再拜,飲三牲血酒,歃血為盟。
八千義軍,排滿了大半個校場,兩架巨大的戰鼓隆隆捶響。趙孟傳拔劍高舉,臺下士卒長槍拄地、鋼刀擊盾,三軍齊呼“必勝!必勝!”
走下高臺後,趙孟傳乘坐駟馬所拉的戰車沿著校場北側大道從東到西觀閱三軍,後邊三支義兵主將各乘二馬所拉的戰車,跟隨觀閱。望著如『潮』人海,為著同一目標匯聚於此,氣勢勃發,任誰都會被這氣氛感染,激起一陣雄心壯志。趙孟傳也深受鼓舞,觀閱之後,下了戰車親執金鼓,按照既定議程親自指揮陣列,身邊軍令官根據他的指示,揮動各『色』令旗,金鼓手也各按指示,一下鼓聲雷鳴,一下金聲急催。校場中八千義軍,則在軍官帶領下,按照令旗、金鼓的指揮,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或攻守變陣,每動一下就齊聲呼喊一聲。
“虎!虎!虎!”
“殺!殺!殺!”
千人同聲,聲震天地,端的是雄壯無比。
這樣的軍閱『操』演雖然漂亮,但其實都是些基礎的站隊行進和最簡易的陣型變化,對於嚴格訓練的昌國兵而言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尋常,各類軍令都已牢記在心。即便袁鏞的秀才兵成軍時間不久,也能做到進退有據。只有那些都監兵們佇列勉勉強強,變陣混『亂』不堪,簡直像個笑話。
嚴格來講,部伍不整,帶兵將領有罪,趙孟傳甚至有權當場下令將周進當場處斬,但他自認寬厚,又有心偏袒,輕輕帶過,連指責的話也沒有,總的來說他對這次檢閱的效果已經很滿意了,只是一點小瑕疵嘛,可以原諒。後邊的胡、袁、張等人雖不滿也不好多說什麼,就算這麼過了。
德佑元年九月初一日,誓師大閱之後,慶元八千義勇,號稱精兵二萬,調集大小船數百艘,走水路從錢塘江南岸出海口向北進發,直趨臨安……
本書第一卷“出洋”,共五十章到此完結。這一卷是主人公初出茅廬逐漸壯大的過程,從鹹淳十年八九月間開始,至德佑元年九月為止。整整一年時間,主要立足於發展,從孤身一人東行慶元,到下南洋經商布點,再建制成軍,終於有力量去做更大的事情。
下一卷“勤王”,敬請讀者大大繼續關注,這一卷預計會更多著墨於戰爭情節,主人公要帶兵北上正式開展抗元鬥爭了。
喜歡故宋帆影請大家收藏:()故宋帆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