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故宋帆影 > 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眾八千

第五十章 誓師勤王 慶元府擁眾八千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第二日軍議,便是要決定正式出兵了,原先趙孟傳已向臨安上了一份言辭懇切、感人至深的奏疏,表明了自己對太后、皇帝、對朝廷的忠貞和萬死不辭、勤王報國的堅定決心。朝廷很快下了公文,嘉獎趙知府的精神,指示他儘快起兵北上。果如張鏑預料的那樣,朝廷岌岌可危,已經顧不上宗室不掌兵的忌諱。事實上,七月份太皇太后詔書傳往各地後,起兵應召的寥寥可數,像趙孟傳這樣逆流而上的實在難得的很,所以收到慶元府的表忠奏摺後,太皇太后感動流淚,心中慨嘆“真正心疼趙家的,還是咱趙家自己人啊!”

趙孟傳在軍議中當眾宣讀了太皇太后的親旨嘉獎,內中幾度哽咽,不說這裡面有幾分做戲的成分,至少在現場,很多人都被感動了,甚至趙孟傳自己都被感動了,感動於這國難之時顯忠臣的拳拳之心,感動於這壯士一去報國恩的壯懷激烈。

一番煽情過後,就是軍議的重頭戲,要定職掌,明進止,其實也就是爭軍權。

周進原以為自己軍職最高,地位只在趙孟傳之下,至少應是諸將之首,總司軍令。他又很會跑關係,騙的上官歡心,漸漸地趙孟傳就將之列為腹心。加之作為文官的趙孟傳自己不曉軍事,原本也打算重用最趙進,任他個三軍主將,義兵統領的職務,自己則掛個大義名分,專心掙點政治名聲。

但是這樣安排胡隸、袁鏞怎會心服?論人數,袁鏞最多,論軍力,胡隸最強,趙進除了都監的名頭,手下一班擺不上臺面爛貨,根本無法與胡、袁兩人並列,何況要爬在他們頭上了。

因此袁、胡及四明書院和昌國諸將據理力爭,堅決不同意趙進為首,袁、胡二軍團結一致,對周進形成二比一的優勢,若是強下命令要兩方服從,必然會有嚴重反彈,勤王軍就有分崩離析的可能。

這首先是張鏑不願看到的,義軍決不能散,否則這麼久的準備就打了水漂,但軍權也不得不爭,不然一個庸才統領全軍就是一種災難,絕不能接受。

當然義軍分裂的結果同樣也是趙知府沒法接受的,表忠奏疏都上了,太皇太后都泣涕感動,若最終自食其言,豈不成了千古笑柄。

甚至這也是都監趙進無法接受的,若勤王軍解散,他的權力何來,他的威風何來?

幾方各自懷著不同的心思,爭論過後最終達成共識,三支義軍仍舊並行,分為前中後軍,趙孟傳自任三軍統領,總督元戎。

胡隸為先鋒大將,統領本部昌國兵馬作為前軍。

周進為中軍統領,帶本部三千人居中坐鎮,護衛中樞。

袁鏞為後軍主帥,與自己的門生弟子率義兵三千保護輜重,防守後路。

最終的分配,還是能分出一點親疏遠近,胡隸作先鋒,雖然有機會立功,但同樣也意味著危險最近,只能由最精銳的力量擔任,除了昌國軍,還真沒有第二家可以選。

周都監為中軍,前後都有友軍可保安全,雖然打仗的機會不一定如前鋒那麼多,但作為護衛中樞的力量,分潤一個參贊軍務、協助運籌的功勞是輕而易舉的,這樣穩妥而風險甚小的活兒正好適合周進這樣的傢伙,也正是因為他溜鬚拍馬做得好,得趙知府歡心才得此任。

袁鏞的後軍護衛輜重責任很大,是敵人破壞的重點,一有不慎就要背鍋,但它又沒有前鋒那樣多的機會博取真刀真槍的軍功,所以是三軍之中相對最差的差使。

雖然仍舊不見得公平,但三方總算達成一致,各自回營準備,仍安原定出兵日期不變。

九月初一日,誓師出兵。

大校場上旌旗獵獵、鐵甲鏘鏘,三支兵馬明顯分成三個陣營。

昌國兵們龍精虎猛,站立如松,哪怕是後整編的二營、三營也整齊劃一,進退有度。

秀才兵們目光堅定,氣勢昂揚,雖然隊伍有些參差,但總體觀感良好,他們用的是張鏑提供的與昌國兵相同的『操』典,甚至有不少昌國老兵為教頭,雖訓練時日尚短,但軍隊氣質已有些近似,大致與昌國軍二、三營相彷彿。

都監兵們原是些役使廂兵,招刺甚爛,體格不佳,訓練不勤,軍紀不嚴。後來更是招了大量的地痞無賴、街頭混混。看他們一個個東倒西歪、帽斜衣歪。在初秋的太陽下,有的人面『露』不耐、搔頭拭汗,有的人左顧右盼、竊竊私語,哪有一點軍隊的樣子。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