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儼留下的三千人作為一支防止意外的守備力量,對於剛剛收復還有些蜀賊殘存餘孽在城中負隅頑抗的臨洮城來說基本上已經夠用了。
夠用這個說法也只限於維持與把控住臨洮城內的大致穩定,就算是這樣臨洮城四個城門每一個都被郭淮親自派去了三百人看守。
沒有人會想到姜維會敢帶著人重新殺回來,就如沒有人會想到姜維這麼一個小小的大魏降將竟然把如今大魏的西北鬧了個雞犬不寧。
西北之地平時被積累的矛盾有了姜維這個導火索一樣的人物存在,平日裡還隱藏在大魏刀戈之下的矛盾無疑是被人為的加速了。
臨洮城外的城防工事可並不是紙糊的,但奈何三百人面對兩千的奇兵這人數實在是有些不夠看了。
最關鍵的是,姜維這個突然殺出的回馬槍計劃可並不是心血來潮這麼簡單。
臨洮城四面被大漢將士先前故意破壞的城牆曾經還讓郭淮本人奇怪過一陣子,但最終也只是讓郭淮多派去一百人守備城門罷了。
郭淮安排守備城門的三百人本就不是防衛外部的襲擊,更多的也只是防止城內尚且還在零零散散抵抗的賊人們趁機逃跑而已。
綜合上述種種情況來看的話,姜維想來是在帶人從臨洮城跑路之前就對此已經有所大致的規劃了。
再加之先前趙儼留下的三千人守備力量已經悉數被郭淮派往了城中各處,臨洮城再一次的重新陷落也就不怎麼出人意料了。
再一次的逃跑經歷讓郭淮,這位親自抗過蜀賊諸葛匹夫幾次北伐的雍州刺史幾乎就是暴跳如雷了。
被姜維這麼玩過一次的郭淮其實本就有些防備姜維這個二臣賊子的不尋常的襲擊,他甚至還勸過趙儼多留下點人。
但很可惜,事實已經證明趙儼並沒有聽取郭淮的提議。
值得慶幸的還是大魏國並不怎麼缺馬,最少能夠做到像郭淮與其下屬的官吏們一人一匹好馬的待遇。
且郭淮本人也多少留了個心眼,將三千人的隊伍足足抽調了千名士卒守候在了周圍直接拿來當親軍使用了。
剛才還是大魏軍隊拼命追擊與大漢軍隊瘋狂閃躲,而現在的臨洮城周圍的形勢又直接調轉了過來。
同大魏任何一位可以領兵的將領一樣,郭淮這位雍州刺史也有著獨屬於他本人的一面帥旗。
馬蹄踐踏在臨洮城通往夷道城沿著洮河河谷一路向上的小道之上,後方飛來的幾十根箭矢也時不時以此來提醒馳騁在小道上的眾人後方追兵的存在。
東拉西扯的姜維總算在最後湊齊了三百多人的騎兵隊伍作為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雖說這支騎兵力量大多數人騎的都是那些專門拉貨的馱馬就是了。
光這馱馬還是姜維先前在臨洮城中與城中的商隊與部落民們“親切友好”的交談了一番才弄到手的。
周圍地形的限制天生的讓交戰的漢魏兩國的騎兵註定不能在西北戰場上表現出什麼優異的成績。
尤其是作為進攻方而言,帶著金貴無比的騎兵們深入那些一個比一個險絕的地形實在不算是一個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