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彰能盡力約束自己的部下,卻不能越權阻止旁人。
更何況,他是駙馬,糧草充足,當然可以道貌岸然。
那群官兵,平日糧晌就不足,不靠著打仗劫掠,他們吃什麼?家中老婆孩子又吃什麼?而他充足的糧草,一樣來自令無數人傾家蕩産的劫掠,只不過下手的不是他。
這就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兵士或許單純,當兵吃糧,僅此而已。
可作為將領的孔彰,就不得不想,他打仗的意義是什麼?
每當勝利後,孔彰站在滿目蒼夷的戰場上,就會忍不住的想起那些女人孩子的屍體。
他沒殺過一個幼童、一個女人,但失去夫主的女人和孩子,總是會死的。
他很多次想上書,流寇未必要殺絕,流寇是可以招安的。
可招安後的流寇安頓在哪裡?朝廷大員們,誰又願吐出隱匿的土地?無人敢碰觸的利益,而武將,連議事的資格都沒有。
太天真了!孔彰再次閉上眼,暗罵自己的無知。
原以為有了軍功,就可擁兵自重,逼迫朝廷交出母親孩子,帶著部曲跑回西姜。
然而他忽略了,擁兵自重的前提,是有後勤的保障。
他不願意劫掠百姓,名下又無寸土,糧草從何而來?無糧草,他就似風箏,看似飛的高,實則被人牢牢握在手中,掙脫不得。
孔彰閑下來便會思考,在劫掠與屈服之間,真的沒有第三條路了麼?書到用時方恨少,孔彰的確迫切想回京,他想回去問詢母親,史上的節度使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聖上的如意算盤打的很響,冬日裡生存不易,心懷叵測的人自去凍死,何必浪費他的錢糧。
除了駐紮九邊,防止西姜入侵的軍隊,各地剿匪的皆回京回城,養精蓄銳,以待明年的排程。
既有了班師回朝的旨意,孔彰部便迅速行動起來。
此時此刻遊牧民族的優勢盡顯,同樣是撤離,孔彰部拆帳篷的速度愣是比旁人快上三分。
說來便來,說走便走,不多話,亦不扭捏。
監軍太監與傳旨太監見狀,都暗自稱贊,孔駙馬是個忠臣。
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行軍,河東距離京城不遠,大量的輜重被扔在了後方,由兵部派出的督糧官方堅押運,孔彰自帶著人疾馳入京。
先入兵部交接,再入宮面聖。
聖上狠誇了他幾句,賜了一大堆東西後,便笑道:“錦言在淑妃宮中,你去接她一同回家吧。”
錦言,是端愨公主的名字,大概除了皇帝,也沒旁的人如此稱呼了。
孔彰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低頭稱是。
聖上笑指孔彰道:“你呀,就是性子太悶了。”
說畢,又喚太監,領人去接公主。
孔彰自是不能入後宮,陳朝的規制,孔彰只在宮中家宴上見過幾次岳母。
他等在偏殿裡,由太監入內請公主。
分別大半年,端愨甚為想念,令乳母抱著兒子,自己飛奔進偏殿,撲到孔彰懷裡,抱著他的脖子笑道:“你可總算回來了!”
孔彰勉強扯出一個笑容,須臾,待端愨放開手,後退兩步,規規矩矩的行禮。
端愨把孔彰從地上拉起,笑道:“日後我們夫妻,不必如此生分。”
孔彰淡淡的道:“禮不可廢。”
端愨嗔了孔彰一眼,拉著他的手,往外走去。
聖上唯一的外孫孔豫和,年歲幼小,淑妃宣召入宮時便特別請旨,可乘馬車入內。
端愨與孔彰行至馬車時,乳母已帶著孩子在裡頭烤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