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真正促成它傳世的,卻是來自當朝皇上的認可。
永帝是公認的好皇帝,就算是目不識丁的莊稼漢也要豎起大拇指誇贊他,誇贊永帝勤政且親民,時常微服出訪,卻不修建行宮,大臣的宅院也住得,破舊的寺廟也住得,處理起腐敗的大臣毫不手軟,對於百姓的疾苦卻時常流淚。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人交口稱贊的好皇帝,卻有驚悸之症,年紀輕輕就已經兩鬢斑白,連一向挑剔的禦史也勸告他要多注意休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永帝在鄉民的家中見到這種觀音像,一見到便呆住了,眼淚止不住地掉了下來。
可把鄉民給嚇壞了,只見永帝連連點頭:“像,真是太像了!”
“皇上,您說什麼?”
永帝抹著眼淚道:“這觀音跟朕夢見的是一個模樣。”
這是神諭,這是吉兆,神仙也入皇帝夢,是大喜的事。
此事一傳開,這種觀音像才真正取代了就有的觀音像。
聽說皇宮裡掛滿了這種觀音像,永帝再也不曾犯過驚悸之症。
寺廟裡的信男善女,每每捐了香火錢,都會去求一副“永帝觀音像”。
寺廟裡的畫師犯了難,他畫出來的,總是被說成不像。
“那誰才是畫永帝觀音像的名家?”
“樑上居士李先生,乃是天下第一畫觀音像名家!”
“這位李先生人在何處,要多大的價錢才請的動他?”
“你就斷了這念頭吧!”
“怎麼?這位李先生是請不動?”
“李先生,可是真名士,錢也不要,名也不要,居無定所,遊歷四方,四處尋找與那觀音長相神似的女子。”
“可真是怪癖。觀音像明明是他畫出來的,卻又要找與畫像神似的女子,難道,這樣的女子是神仙轉世不成?”
“民間傳言,李先生一日在荷花池畔入睡,夢中一女子告訴他河東要發生地震,要他去疏散民眾,那時,李先生雖然心裡覺得疑惑,卻還是這麼做了,當然沒有人聽他的,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瘋子,結果沒有兩天,河東還真的震了,死傷無數,李先生這才知道是真的遇上了神仙,他於是再次回到荷花池畔,你猜怎麼著?”
“怎麼著?”
“那女子再次入夢,自稱是觀音大士,這次河東災變,她沒能救人出來,所以要被玉帝處罰,貶下凡間去投胎做個尋常女子,一生註定要多磨難。”
“所以這位樑上居士從來只畫觀音像,還一直在尋找與那夢中女子長相相似的人。”
“正是,聽說前一陣子,在隴右一帶,有人見過一少女,長相如畫中觀音一樣,李先生此刻,估計就在隴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