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海衛駐紮的海軍統領鄭芝鳳接到舟山敗報時,已是七日之後,此時施琅率領著整編後的一百五十艘戰艦已起航北上,並未與鄭芝鳳的艦隊決戰,而是直撲鎮海、金山二衛。
鄭芝鳳本想追擊施琅的艦隊,卻發現風向、潮流都是利用由北攻南,若此時去追擊施琅,被施琅的艦隊調頭攻擊,鄭家水師怕是會損失慘重。
鄭芝鳳無奈之下,只能暫時息兵,決定等風向、潮流有利之時再行北上與施琅的艦隊決戰。
施琅的艦隊到達鎮海、金山二衛後,立刻攻佔了二衛的軍港,並與方原水路合擊,打得死守二衛的倭兵只敢躲在衛城裡,動彈不得。
鎮海衛、金山衛的海路補給線被切斷,二衛裡的倭兵沒了後援,已是糧草斷絕,堅守了十日,將衛城裡能搶的食物全搶了,仍是食不果腹,只能苦苦的支撐,巴望著鄭家的水師能從海戰來援。
在觀海衛指揮的松平信綱知二衛的倭兵斷絕軍糧已有十日,若再不派艦隊打通救援二衛的海路,四萬倭兵必然全軍覆沒。
他一再責令鄭芝龍、鄭芝鳳立刻派艦隊出戰,至少也要救出被圍困在二衛的倭兵,否則今後倭國不僅會斷絕與鄭家的交往,更會與方原商議投降,轉投方原一方。
鄭芝龍迫於松平信綱施加的壓力,更要維護與倭國的盟約,強行下了軍令,迫令鄭芝鳳立刻率觀海衛的兩百艘出戰施琅,打通海路補給線。
鄭芝鳳無奈之下,雖然戰機未到,卻只能勉強帶領著兩百艘戰艦組成的水師艦隊浩浩蕩蕩的北上,與施琅進行最後的決戰!
雙方的艦隊在杭州灣以北遭遇,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優,施琅早做好了戰備,令來自鎮海、金山二衛的艦隊兩面夾擊鄭家艦隊,他自己則率著三艘新型鉅艦,在鄭家的戰艦中橫衝直撞,當者披靡。
鄭家水師強撐了兩日兩夜,在損失了七十艘戰艦後,終告不支,敗退回了觀海衛。
施琅以二十五艘戰艦損失,擊沉了鄭家六十四艘戰艦,俘獲了六艘戰艦,又大勝了一場。
杭州灣海戰後,鄭家北上的水師只餘下一百二十餘艘,而施琅的艦隊已達到了一百七十艘,勝利的天平已徹底的偏向了施琅一方。連戰連敗,無論軍心士氣,還是戰艦數量都落在下風的鄭芝鳳不敢再主動出擊,派出運輸船接回了攻佔海寧衛的鄭軍,退兵堅守觀海衛。
鄭軍一撤退,兩千玄甲鐵騎立刻收復了海寧衛。唯一還在死撐的,就只有鎮海、金山二衛的兩、三萬倭兵。
玄甲軍在二衛前設定了一重柵欄,一道大壕溝,將整個衛城圍得水洩不通,並以一千火槍手輪流看守,防止這些倭兵偷出衛城,四處潰散,給蘇州府、松江府的百姓造成巨大傷亡。
倭兵在餓肚子,日夜火炮炮擊的雙重摺磨下,堅持了二十日,仍是見不到海面上有前來援助的水師,再也支撐不住,黑田忠之派出使者想與方原談判,願意有條件的投降。
方原接過倭兵使者帶來的和談書信,看都不看,直接就撕了。
倭兵的這次入侵,不僅造成了鎮海、金山二衛城防的嚴重破壞,更給太倉州、上海縣的百姓造成了巨大損失,打不過就想投降?簡直是在做夢!
方原直接將倭兵使者砍了頭,懸掛在陣前,態度十分的堅決,不接受投降,鎮海衛裡的倭兵只有兩個下場,要麼戰死,要麼去海里喂王八。
黑田忠之的和談請求被拒絕,迫於無奈,只能組織起還能活動的八千倭兵,出了衛城城門,便開始突圍。
因玄甲軍火力兇猛,再加上一道難以逾越的大壕溝,倭兵根本無法越過壕溝突圍,兩日兩夜的激戰下來,被打死在壕溝、柵欄前的倭兵至少有三千人之多,屍體是堆積如山,隔了數十里仍是惡臭連連。
倭兵最後一波困獸之鬥仍是失敗告終,再沒了後續的攻勢,只能坐以待斃。
方原令赤古臺率三千玄甲鐵騎回師湖州府,突襲仍未攻陷湖州府的鄭森主力,再向圍困金山衛的景傑發出軍令,也抽調三千鐵騎,配合赤古臺的攻勢,兩面夾擊湖州府的鄭森,將鄭軍徹底趕出湖州府。
七日之後,湖州府傳來捷報,被狙擊在湖州城下二十日,士氣低落,更是疏於防備的鄭軍主力被六千玄甲鐵騎左右夾擊,剛一交戰就潰不成軍,鄭森見無法再戰,立刻敗軍退回杭州府。
玄甲鐵騎一路追殺至錢塘衛才收兵,這一戰殲滅鄭軍八千餘,還包括兩千最精銳的虎賁近衛。鄭森的四萬鄭軍主力,經過連番大戰,僅餘一萬七千,慘敗而歸,再無力,也不敢再越過湖州府雷池一步。
再過了七日,鎮海衛裡被圍困的倭兵再沒了動靜,方原令玄甲軍士試探性的進城檢視,卻發現衛城裡到處是餓死倭兵的屍體,至少有數千具之多,整個衛城都瀰漫著噁心至極的惡臭。更令人作嘔的是,還有數之不盡被分而食之的倭兵屍體,只留了一具空骨架,肌肉、內臟都被吃得乾乾淨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