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習山在一日前就分別接到了施琅、施福兩叔侄的情報。
施琅的書信言明,同意鄭家之前提出的受降方案,兩日後就率水師和水師營的水兵前來投降。
林習山與施福約定的是每兩日必須傳遞一次情報,這一次施福的情報是施琅的軍營裡確實有戰船、軍士調動的跡象。
在林習山看來,鄭家水師已攻破鎮海衛、金山衛多日,至少運送了四萬倭兵登陸,施琅那方仍是一動不動。再加這幾十日的談判,施琅提出了大量的投降條件,每個條件都仔細斟酌一,兩次才能拍板,似乎也真的在商議投降事宜。
以他的判斷,施琅確實是在做著投降的準備。
兩日後的黎明時分,島南海軍基地的鄭軍水師還在沉睡之中。還未起身的林習山接到值守哨崗傳來的訊息,海面上出現了施琅的水師,通往島南的官道也出現了施琅旗號的軍士。
他忙令軍士著衣,準備迎接前來歸降的施琅,還未收拾齊整,卻聽到一聲巨響,“轟!”
這一聲炮響猶如一記重錘砸在了林習山的心坎上,他還以為是不是鄭家的火炮炸膛了,忙準備出營檢視究竟。
林習山還未走出主帥營,“轟轟轟!”,密集的炮響連續不斷的響起,炮響是來自海面上的。
林習山大叫不好,等他率親兵抵達海岸時,卻見到令他膽顫心驚的一幕,施琅的七十艘戰艦已摧毀了鄭家巡邏探查的五艘戰艦,正向著停靠著一百五十艘鄭家戰艦的軍港瘋狂的炮擊,目標還不是鄭家的戰艦,而是軍港登岸的碼頭。
他立刻明白,是施琅前來偷襲了!
林習山立刻下令水師各營兵馬立刻上戰船迎戰,等大批鄭家水師趕到軍港碼頭時,卻發現施琅專炸碼頭的策略真的是毒,三十個登岸碼頭早被炸燬了七七八八,只有八個還能供水兵登船。
鄭家水師登船迎戰的效率只有四分之一,大部分戰艦剛一拋錨就被施琅的水師炸沉,能開炮反擊的寥寥無幾。
在戰艦數量上,鄭家的數量多了一倍有餘,但能迅速投入戰場還擊的,只有施琅艦隊的六分之一。
這種火力懸殊的海戰還怎麼打?
林習山也算是個海戰老手,在劣勢下風之局,他很快就恢復了鎮靜,開始指揮鄭軍步兵隊開始在海岸的高崖上架設火炮,以五十門陸基火炮支援鄭家戰艦的海戰。
“轟轟轟!”
半個時辰後,鄭家的火炮架設完成,開始密集的還擊,主要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施琅所在主戰艦,排水量有2000噸的巨型戰艦。只要能打沉了施琅所在的首艦,便能遏制住施琅的這一輪偷襲。
鄭家的火炮陣地因為是居高臨下,施琅的大部分戰艦都在火炮陣地的射程之內,再加上目標統一,只過了兩輪,施琅所在的主艦便中了十餘炮,被炸的木屑橫飛。
所幸這艘鉅艦乃是方原傾力打造的龐大大物,更是西洋戰艦工藝的巔峰,雖然連續中彈,卻仍是屹立不倒,若換成其他戰艦,早就被炸沉。
施琅在主艦上被炸得搖搖晃晃,因地形處於劣勢,拿鄭家的火炮陣地是沒有半點法子,眼見本該是一邊倒屠殺的迅猛攻勢,被鄭家五十門火炮給強行壓制,也是無可奈何。
戰場的形勢本是鄭家處於絕對的下風,卻被火炮陣地的火力壓制漸漸的扳成了平手,再這麼打下去,鄭家還會漸漸佔領上風。
施琅眼下唯一的指望,就是玄甲軍的三千步戰軍士,能否突破鄭軍的軍營,由陸路攻佔鄭家的火炮陣地。
指揮三千步戰營軍士的,是玄甲軍步戰營三個副統領之一的馮廷,是個實打實靠軍功升到副統領位上的猛將,曾在遠征臨山衛、觀海衛、海門衛的戰役中立下了大功,被景傑親自提拔成副統領。
因鄭家根本不知還有三千步戰營的存在,馮廷所率三千步戰營軍士猶如猛虎下山衝至島南的軍港衛城,守門的一百鄭軍還沒回過神來,就被瞬間衝散,三千步戰軍士毫無阻攔的殺進了軍港衛城。
軍港衛城裡雖然駐紮了三萬鄭軍,但陡然遇到偷襲,又不及玄甲軍士的驍勇善戰,倉促集結起來,數十人、成建制的鄭軍被瞬間沖垮,大部分鄭軍開始小股小股的各自為戰。
馮廷在衛城裡輾轉殺了一個來回,專揀成建制的鄭軍屠殺,等再次殺回衛城門口時,驚恐萬分的鄭軍被逼得跳水淹死的,自相踐踏死的不計其數,還有大部分鄭軍嚇得只敢躲在軍營後自保,只有林習山率領五千倉促應戰的鄭軍殺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