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要與翁家在絲綢行業全線開戰,戰場一共有三處,一是北方貿易;二是海外貿易;三是江南本地的貿易。
單是斷絕翁家北方貿易、海外貿易的商路,還不足以徹底玩死翁家,必須要在江南市場也給予翁家致命一擊。
方原找來了桃花園園主徐華,告訴了要在江南市場與翁家開戰的想法,並拿出準備再市場上大傾銷的化纖絲綢供徐華判斷。
徐華時常與青樓女子打交道,對絲綢質地的好壞,銷路還是獨具眼光的。他仔細端詳、體驗了方原給的化纖絲綢,做出與布魯斯相同的判斷,這種物美價廉的絲綢在市場絕對是有廣闊市場。
方原軍政事務繁瑣,千般事務都壓在身上,根本沒心思親自去與翁家商戰。
桃花園是蘇州府有名的妓院,徐華認識的本地絲綢商人必定不少,便決定由徐華當這種絲綢的總承銷商,具體分銷到哪些絲綢商人,一概由徐華本人去做主。
徐華見方原竟願意要自己做這種絲綢的總承銷商,這就是送了塊肥肉給自己,頓時笑得喜笑顏開,連聲應諾。
方原在淘寶上購買這種絲綢的價格是2兩銀子匹,承銷給徐華的價格是3兩銀子匹。至於徐華再分銷出去的價格,方原原則上不干涉,只給出了個價格限制,就是不超過5兩銀子匹。
這個價格低於如今68兩銀子匹的市價,算是方原給蘇州府百姓讓利了一點實惠,現代工業品的引入,當然該由全社會的人來享受這種福利,而不是商人賺取中間的暴利,交由百姓去買單。
一匹化纖絲綢中間有2兩銀子的利潤空間,徐華稍一盤算,便心知這門生意完全有得做,當即便與方原敲定了第一批五千匹的訂單。
在江南市場的傾銷戰已開打,預示著方原與翁家的商戰正式開戰!
一連一個月,各方都向方原傳來了捷報。
負責徵收東林黨人欠繳田賦的秦展,因為有名單的便利,東林黨人一共欠繳的二百八十七萬兩銀子,在經過討價還價,還有方原特許減免四成後,已順利的徵收了近一百一十萬兩。
尚未追繳成功的,就是一些仗勢著在京城有背景關係,頑抗到底的死硬份子,欠繳額度大約為二十八萬兩。
對這些東林黨死硬派,方原自然也沒什麼需要客氣的,直接學著滿清收拾欠繳田賦的法子,讓蘇州府衙下令剝奪了這些東林黨人身上的功名。再和秦展的錦衣衛約定,欠繳的二、三十萬兩銀子,錦衣衛無論用什麼法子追繳,只要不鬧出大面積傷亡,只需要上繳一半,餘下的交由錦衣衛自行分配。
這個命令一下,無異於給瞭如狼似虎的錦衣衛一柄尚方寶劍。
錦衣衛收拾人的法子是應有盡有,何況還事關切身利益,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收拾得這幫自以為京城後臺很硬的東林黨人哭爹喊娘。
因方原對東林黨人的高壓政策,大批的東林黨人都學著錢謙益一樣逃去浙江避難,但凡欠繳田賦,又外逃避禍的東林黨人,方原一律將土地充公,用作公田。
這麼一來,抄沒的公田達到了三萬畝。這些公田,方原暫時劃作軍戶的土地,十畝地養一個軍人,三萬畝地至少能招募三千個軍戶,養三千軍士。
但方原暫時不準備在南京四府招募軍戶,因為蘇州府本地歷史上就沒有能出強兵的傳統。再加上本地兵源會與各方勢力牽扯不清,不利於控制。
方原的計劃是招募外地的流民遷徙到本地作軍戶。
而洞庭商幫那方,因為有席家、沈家出面調停,方原順利的追繳回六十三萬兩銀子。
這麼一來,第一批次欠繳的田賦四百八十六萬兩銀子,方原已大部分追繳了回來,共計徵收了銀子二百二十三萬兩銀子。
第一批次的催收大獲成功,方原便令小苑,還有錦衣衛,開始第二批次非東林黨計程車紳,尋常富商欠繳田賦的統計工作。
這部分數額更細,幾千、幾百、幾十兩銀子不等;涉及人更多,至少數萬人。工程量是相當的巨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估計是出不來結果。
為了分擔小苑的擔子,方原令她再次回之前的牙行,一次性買了三十個腦子靈活、會計數、算賬、記賬的小瘦馬回府,成立了一個由方原直管的獨立核算部門。專門負責包括田賦清算、軍事基地修建、府衙各項收入、支出賬目,還有方原私人小金庫的賬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