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果斷的殺了楊修。
一代才人,就此凋零。
曾經,我感嘆:我縱然只有楊修一半才華,死亦何憾。
這是管理制度的惡。自上而下的管理手段漠視了太多無辜的尊嚴跟生命,把更多的人擺在了被服從被支配的地位。
楊修率性的活著,結果自取敗亡。人的個性發展得不到外在生存環境的支援,如果是領導一時片刻的寬容能綻放色彩,一旦領導的權威受到挑戰,在社會沒能進步到把領導的權力完全的服務於人民的時候,這種霸道的權威會吞噬更多無辜鮮活的生命。
殺了楊修,然後再退兵,這樣就告訴全軍將士,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我曹操說了算。劉備用疑兵計驚跑了曹操,收穫了漢中,可以說曹操這輩子統一中國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了。曹操是需要殺人來洩憤。
不久之後,曹操殺了一個最無辜的人,就是華佗。華佗是五禽戲的創始人,麻醉手術的鼻祖。華佗一生醫人無數,其中有很多是當時聞名四海的人,如陳登、周泰、關羽等,多虧了華佗的醫治,在病痛上轉危為安。
曹操的頭痛病一直以來折磨他,於是請華佗。華佗問診曹操的頭痛疾病,給出的醫治方案是要開顱,才能醫好曹操的頭痛病。這就比給關羽刮骨療毒更驚人。想必只要忍著痛,是爺們兒都能挨著骨頭刮一刮。劉伯承就不打麻藥給眼睛縫針。這開顱就可怕了,古代難以想象。估計就算不是曹操,換成別人,也是不肯同意。可這次曹操沒有顯示他的寬宏大量,心眼小的認為“這是劉備派來的奸細”,於是收華佗下獄。
在牢獄中,華佗希望自己的著作能流傳後世。後世有行醫者,能接著造福蒼生。可是,就連一個獄卒都沒有給他機會,相反使他的心血付諸東流!
這是科學家的悲嘆。華佗遇到了一個古往今來追求真理的人們都會遇到的一個痛心疾首的問題:真理向誰表達,才能得到傳承?就當時而言,往上看,是無知的權貴;往下看,又是被權貴支配的無知。
筆者少年時曾想:
“為什麼能更好讀書的是那些大學生,是那些衣食無憂的人,是那些不用為了生計而勞累奔波的人?佔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卻要自謀生計,殫心竭慮,為一家人的餬口而忙碌不已,幾乎抽不開身。”
古時候,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被珍藏在皇帝的藏書閣裡,供皇帝老小兒享用。極少數書香門第世家也不過是把書本當作謀取功名利祿的一種手段,事成之後還是要來算計黎民百姓的,以便鞏固他們的特殊利益和權位。
換而言之,如果一個國家社會的文化傳承是由廣大人民群眾來傳承和發揚,這該多好啊,這是多麼強盛的國家啊!
如此,不僅僅是華佗,任何一個人的智識,都更容易被理解、被繼承和被髮揚,而不會留下遺憾。
可以想象華佗在獄中的悲苦。
曹操是聰明,千古一人,萬里挑一的好領導。可到底是一個社會角色,一個站在人民立場上反動的角色,一個劊子手的角色。
書本《三國演義》中描述曹操因為關羽的死,看到孫權送來關羽的頭顱,受到驚嚇,加劇了頭痛病症,最終導致臥床不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曹操自知不能再起,無限的可能都只能是人亡政息。唯才是舉的人才理念還能不能傳遞下去?世上的事情考慮不了那麼多了,不如趁早關心自己身邊的事情吧!
曹操躺在病床上,對妻妾們說道:“我死之後,你們就出去,自己要能自食其力,去庫府上領一些財帛,出去改嫁,好生過活。”
他又對兒孫說道:“我死之後,你們不要給我修建墳墓,我不需要奢華的葬禮。”
直到今天,曹操的墳墓在哪兒?沒人知道。這位奸雄死前最關心的事竟不是國家大事,而是兒女情長。死後不銘,他早已看透生死了。
曹操一生是孤獨的,“誰知我心!”
是的,他的心思可能遠不止這些,他活的超越了那個時代,超越了那個社會的一般認知。曹操的領導水平,就是放在今天,都要把一群經理甩十八條街!他死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都被文人墨客判在十八層地獄裡。不得翻身,他的名譽好不痛苦?直到現代郭沫若,才為他翻案,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筆者心裡認為:曹操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是一個有著民族大義精神的人,是一個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承受千古罵名的人,他是一個可愛的人。
至於他的惡,這不是他個人所能扛負的,有社會的責任,是社會造就了他的品格。
改變這樣的社會,過程漫長,艱難險阻,直到曹操死後的一千七百二十九年後,一個嶄新的中國誕生了,一個永遠不會再分裂的中國誕生了。
喜歡這個屋裡請大家收藏:()這個屋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