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所以是三國,是因為三個雄才大略的老闆同處一個時代,他們並爭天下。三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是高手跟高手之間的對弈。
一些電視劇電影和不夠檔次的演員導演在拍戲的時候,沒有領悟這點,所以優秀的題材作品給拍成了庸俗不堪的東西。上面講了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唯才是舉,在同一時代,還有劉備和孫權兩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孫權子承父業,孫氏三兄弟都在江東發展,鞏固基業,坐觀天下,伺機而動。這裡只注重講劉備。
劉備是英雄嗎?是,曹操說了:“天下英雄就你我二人。”就指劉備也是英雄。在曹操心裡,劉備是唯一能與自己爭衡的人,也是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敵人。
劉備姓劉,他到底是不是漢室宗親的人?易教授說:“他給自己捏的。”
《三國演義》這本書多次闡述過劉備的出生或者說劉備的血統。第一次是第一回,作者敘述,第二次是漢獻帝查宗譜,第三次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有儒者就懷疑劉備不是漢室正兒八經的血統,結果被諸葛亮劈頭蓋臉的罵。
筆者認為這不重要,原因是劉備的存在滿足了當時忠於漢室的人的迫切要求。這種迫切要求,勝於劉備出生的真實性!這種迫切要求是什麼呢?就是復興漢室,擁護劉姓漢室的人還不少,可謂漢心不死啊!那麼,問題出來了,為什麼非要是劉備?姓劉的可多了。
我們先要看看當時有名氣的幾位劉姓子孫,也就是和漢室正統有著血親關係的人。一個是劉虞,這是個符合那個年代有德性的人,但是缺乏領導魅力,也無將才,連公孫瓚都鬥不過,還被公孫瓚給消滅了,兼併了。《三國演義》群雄逐鹿還沒開篇,他就輸了。
手頭上有實力,有這個資本作為一番的人要數劉璋和劉表。劉表這個人物,有些賢名,主要是因為“八俊”,被宦官迫害過,得到了輿論上的同情。後來劉表去了荊州,聯絡當地大族,治理一方,經營一方,使荊州在中原混戰的時候,獲得了相對安定的局面。於是一些士人也遷居在這裡,百姓也恢復了生產。所以當是時,劉表可謂是一個政績不錯的地方官。但在亂世之下,需要匡扶正統,以正天下,不僅僅要管好一方,還需要救王室於危難,救蒼生於水火,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政權完整。
可劉表沒有朝著這樣一個大的方向去經略,去謀劃,所以格局不大。董卓為亂,討伐董卓,劉表還不如曹操盡心盡力。後來孫堅被射殺,蒯越建議他趁機下江東,一鼓平江南,於漢室功不可沒,可他居然不?!後來李傕郭汜爭相劫持漢帝百官,劉表又聽之任之。漢帝被楊奉掌握,連起碼的衣食住行都很困難,劉表又覺得自己鞭長莫及,結果漢獻帝落入曹操手中。
劉表一生的庸碌迂腐,不勝列舉!重要決策問題上,他完全沒有長遠打算。這樣的人,能做光武中興劉秀那樣的人嗎?不能。郭嘉對劉表用了很貶義的四個字:“守城之賊。”
說劉表“守城”,因為他沒有長遠打算,不會主動爭取,害怕變故,等待別人做大了來收拾他;說他是“賊”,是因為劉表心裡面不是真正忠於國家的人,甚至是不忠於漢室,想割據一方,自立門戶。所以儘管用司馬微的話來說“天下英才,盡在於此”,此時在荊州坐擁10萬甲兵的劉表,並不能滿足忠於漢室一派的要求。
再看看劉璋,川中的實力不弱,而且又不像中原地區那樣處於四戰之地,所以家底子還可以。但是為人處事,不是像孫權那樣能委賢用能的人,更不像孫策那樣能決機於兩陣之間。說白了,他不是那塊料。用了個張魯,兼併漢中;結果張魯反叛,劉璋殺了人家的老母,兩家遂成仇。劉璋面對北面的張魯尚且無可奈何,反而擔心被兼併。這都是沒有領導才能導致的,也沒有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志氣!從而造成一種“劉璋闇弱不知存恤,川中義士皆思得明主”的政治空缺。
另外一個造成劉表劉璋保守的原因就是妄圖“割據一方”的矛盾心裡。在《史記》的評論部分,有一段話說明“漢朝士人非常懷念春秋時期的風格”,我判斷也有這種心理。漢朝已經統一四百餘年,漢末黃巾起義,中原凋零,所以邊遠地區的軍閥有一種錯覺,就是春秋戰國分裂大動亂的時代又來臨了。不如趁此各立門戶,然後子孫千秋萬載再次上演春秋故事。
這種想法怕是有市場,再加上與割據一方的軍閥自私自利心理一撮合,便一廂情願的認為各自牽制,難於一統。這種分裂的思想是最愚蠢的!中國統一的思想歷來就有,統一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帝國之時就已經確立了下來。自此以後,沒有一個雄才大略的英主不是以統一華夏為最高榮耀;沒有一個要垂名後世的英傑不是以心懷天下為己任。人民百姓不願意支援分裂分子,人民百姓需要一統海內。割據一方,自立門戶,裂土分封,真可謂守城之賊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凡是忠於漢室的人們需要一位魅力非凡從而帶領他們重興漢室的人。所以,凡是忠於國家的人們都需要一位能帶領他們一統海內的非凡人物出現。結果曹操和劉備相同之處都是維護國家民族統一,維護中國的統一;不同之處無外乎是姓劉還是姓曹的問題,也有可能姓孫。漢室內部已經病入膏肓,不是董承伏完這樣的儒生能力挽狂瀾的,只好把目光投向外邊。誰呢?先是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盡皆豺狼;而後,又是孫堅曹操袁紹等人各懷異心。
如果不是選擇曹操陣營,忠於漢室的人們就需要一位姓劉的。那麼,劉備究竟是不是漢室宗親,尚在其次,他只要說“我是。”有機會能讓漢獻帝叫他一聲“皇叔。”那還有什麼呢?不是也是了。
試想?漢獻帝備受曹操凌辱,只要姓劉的能統一天下,這口惡氣也都能出了。所以劉備的出現,正是順天應人,時勢造英雄,來抗衡曹操的。
劉備真不枉擔當這一角色。
小時候,劉備家門前有一棵樹,就是頂上大了些,看上去像是一蓋大傘。於是就有人說“華蓋之下,必出貴人。”那華蓋之下的貴人,非天子而何?這樣的說詞可信不可信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羅貫中告訴讀者,劉備自小就有志向。劉備並非半路殺出來的和尚,他可謂素懷大志。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之前,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劉備為了維持生計,編草製品去賣,就是街上常見的那種挑著擔子賣竹編三教九流一類。他連自己的門面都沒有,剛好餬口。就這樣虛度了年華,已過三十,飄零半生,而一事無成。
曹操出生被社會名流所鄙視,可好歹有本錢,人家出場就很大氣。可劉備,人家出場就挑著擔,還在解決生計問題,過著一般老百姓都必須經歷的辛酸。黃巾之亂,漢朝萎靡,設立州牧制度,讓州郡太守自行解決兵員問題,用來鎮壓黃巾起義。劉備掂量了下,頭裹黃巾造反於個人發展不利,於是就站在地主階級這邊。投軍的話,如果一入隊伍就要成為上等兵,需要自備甲衣。這時候劉備遇見了日後能成為左膀右臂的關羽和張飛。這點上史書《三國志》比《三國演義》更靠譜,都是襯托劉備的魅力!一個人身邊什麼樣的人就大抵能說明他是什麼樣的人。關羽張飛何等剛烈正直的人,如果劉備沒有遠大的志向,甚至是為貪圖小利而肆意妄為的人,關張早離開他了。
劉備的魅力在《三國志》裡面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有人要殺劉備,僱了個殺手。殺手跑到劉備的房間後面,一看,真英傑也!結果不僅沒殺劉備,還告訴了劉備自己的來意,於是就走了。劉備的魅力無論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史書《三國志》都是被肯定的,這對劉備的事業發展和人心的凝聚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羽因為在老家解良殺了人,跑了出來,遇到劉備,他們一見傾心。張飛脾氣火爆,天下大亂,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難道守一輩子?他遇到了劉備,也是一見傾心。又遇到了一名販馬者,得到了馬匹的資助;張飛賣了自己的田地,用銀兩打造了弟兄三人的兵器。劉備關羽張飛都是胸懷忠義的人,於是在張飛後院桃樹林裡“桃園三結義”。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兄弟三人,同心協力,其利斷金。他們的人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立一番大事業!電視劇《三國演義》此處描繪的繪聲繪色,劉備情不自禁的向關張二人說道:“有一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後來家室衰敗。現如今編草蓆為生,年過三十,一事無成,愧對先人祖宗!縱觀天下,黃巾猖獗,漢統衰落,宦官外戚掣肘於內,縱有功之臣不能存恤。豪強諸侯必乘勢而上,各自林立,此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那時,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兄弟三人先是夥同其他各路軍閥一起鎮壓黃巾起義,其中也寫到劉備受人冷眼的滋味。救了董卓一命,董卓非常感激,一問:“現居何職啊?”
“現充任弓馬手。”劉備很誠實的回答。
董卓那個眼神,狗眼看人低的東西就該死。
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張角張梁張寶三親兄弟先後死去,其他義軍頭領也先後被屠戮。此時的農民起義,沒有一個明確的革命綱領,宗教性質的號召力如同一盤散沙。組織架構上也缺乏統一的指揮,沒有穩固的後方和固定的後勤支援,沒能建立起與東漢地主階級相抗衡的革命根據地,所以失敗了。儘管失敗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農民起義始終可歌可泣。人活一口氣,難得拼一回!
劉備等人的行動談不上正義還是邪惡,純粹就是一個為個人小集團利益為目的的行動集體。揭竿而起的農民軍沒有給中國的政治環境帶來革命性變化時,有覬覦之心的人選擇更有利於自己事業的發展方向,就是明智的。所以劉備也是一個梟雄,一個仁義,但崇尚帝制的人,他選擇了鎮壓被壓迫階級的反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黃巾起義果然被鎮壓下去了,劉備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回報,他被封了個小芝麻小官——高唐縣令。東漢末年的民生狀況,可謂凋零。而劉備就要力所能及的為漢室、為劉姓一族挽回聲譽。所以,這劉備並沒有因為官小,而不作為;相反,他作為的很好,自己能安一方百姓。
書中描寫了張翼德怒鞭督郵的故事。督郵相當於一個考察劉備業績的那麼一個官員。兩根手指頭意思意思還不是那個意思?劉備又不搜刮百姓,哪兒來的意思?結果督郵設局坑害劉備,被義弟張飛知道了,張飛把督郵就是一頓鞭子!
朝廷又豈是分辨是非的地方,劉備無法,只好掛了縣印,甩手而去。老百姓不捨得他,十里相送。劉備知道,百姓盼清官好官,如盼甘露,自己做一縣令,又怎能救得了天下百姓?他的離開,也是儲存自己,三人雖勇猛,一拳難敵四手,避免官府接踵而來的麻煩。
袁曹討伐董卓,十八路兵馬彙集在虎牢關下,單單就一個華雄就蹉盡了大家的銳氣。看看袁紹袁術二人那副德行?一個埋怨自己沒把顏良文丑二人帶來,一個就知道眼睛瞪。這些上流貨有什麼屁用?人家董卓可不管你四世三公,一家老小照樣斬首。人家華雄可不管你的軍銜有多高,來了就一刀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