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娘為祖翁守完孝以後,已經年十七了;蔣韞也已經二十有八……是以夏家和蔣家其實都挺著急的;再加上這些年來,夏家為茜娘備的嫁妝,以及蔣夫人為蔣韞置辦的聘禮……全是現成的,所以兩家一拍即合!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蔣夫人頻頻登門,夏二夫人也被忙得團團轉……但兩位夫人硬是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納彩、問名、納吉、納徵的事兒。
等拿到了蔣韞的庚帖以後,夏二老爺立刻拿著茜娘和蔣韞的庚帖和生辰八字,去欽天監請禮官擇幾個吉日去了!
恰巧這一日,劉文宣也去禮部辦事;聽說茜娘馬上就要嫁人了,他有些怔忡。
但夏二老爺壓根兒就不想看到他,只是拜託禮官給兩位新人算算八字和吉日,又許了一席酒菜給禮官,便揚長而去了。
劉文宣打聽到茜娘新許的人家,卻是前朝最負盛名的少年文武雙科狀元蔣韞的時候……他不禁有些失落。前朝世宗年間,蔣韞十三歲奪武,十六歲時又奪狀元……實比他劉文宣蟾宮折桂時還年少!且自己因為家世單薄,明明有狀元之才,卻偏偏被官家點了探花……
劉文宣煩悶地喘了一口氣。
其實他很清楚,夏茜娘清秀可人,溫柔和順,她出於大家卻又沒有高門貴女的嬌氣,未出閣時已有賢名,將來過了門,也必定是個相夫教子的賢妻。
可他就是……過不了心裡的那道坎!
世人都說自己是沾了夏家的光,才能拜得名師,考入殿試,點了探花郎……但誰又能知道自己下的苦心?難道自己的才華,統統都要沾上夏家的幫扶,才能合情合理嗎?
那次為了吳家小娘子的事,她要求與他面談;劉文宣一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將平時積攢下來的一些積怨和怒氣化成了尖銳的言語,傷了她的心。
後來,兩人退了親……這既讓劉文宣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卻又讓他陷入了無盡的懊悔之中!
悔婚一事令母親劉夫人對他徹底失望了,如今劉夫人已經搬離家中,去積香寺住了下來,當了個帶發修行的居士……
而吳娘子則從庵堂裡逃了回來,依舊上門來找他,還和他住到了一塊兒。
現在,吳娘子儼然以當家主母自居,指揮著僕婦們勞作;除此之外,她還一天到晚的暗示他,要和她盡快完婚。
但說實話,劉文宣也不想娶吳娘子。
他本就根基薄弱,讓吳娘子做妾還差不多……他哪能再娶一個鄉下妻子?這怎麼可能對他的仕途有幫助呢?
劉文宣失落地嘆了一口氣,失魂落魄地回了家。
過了兩日,欽天監的禮官就遞了紅皮封子到夏家。
紅紙上寫得清楚明白,夏三娘與蔣大郎的八字大吉,且還合了幾個好日子:一是二月二十七,一是三月十六,再有就是六月初三。
夏家長輩們商議來商議去,最後擇定了三月十六這個日子。
其實要依著蔣夫人的想法和打算,二月二十七辦喜事也很妥當……可想著畢竟二月二十七距離現在只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了,若是婚禮舉辦得太倉促,恐怕還會引人非議;不如從了夏家,三月十六也是極好的。
兩家一拍而和,紛紛各自安排起了婚嫁之事。
這邊茜娘與蔣韞的婚期剛定下,只過了兩日,暫住在米石鎮田莊上的婠娘就臨盆了!
也幸好那是在田莊上,並不是在京中王府,是以夏二夫人親自帶了穩婆僕婦去,與都虞候夫人齊齊坐鎮……
隔了一日,婠娘終於順利地産下一個男嬰!
據說婠娘生産的時候,掙紮了一天;據夏府的僕婦們回來說,當時王四郎壓根兒就不肯聽勸,一直守在産房外頭,大娘子躺在屋裡喊痛,四郎君就拍著窗子在外頭喊娘子別怕……
惹得夏二夫人和都虞候夫人又是好笑又是感動,當場就哭了。
婠娘平安生産的訊息傳到了夏府,老安人很高興,命人準備了一大堆的東西送到田莊上去給婠娘;而嫤娘則與茜娘一起,各送了幾套精心縫紉的好料子衣裳給小嬰兒,還隨贈了些金飾玉件過去。
茜娘婚期已下,婠娘順利産下男嬰……
現在,就輪到夏大夫人和田夫人著急了。
幾年前,田夏兩家就已經嫤娘和田驍的婚事走完了全部的過場,就等著最後的徵期和親迎了。
為了尊重夏家,田夫人也學著蔣夫人的作派,把田驍的庚帖和生辰八字送到了夏家;夏二老爺不免又跑了一趟禮部。
因著嫤娘和田驍的婚事是宮裡的聖人指的婚,欽天監不敢怠慢,好日子算出來以後就直接寫了紅紙條遞進宮裡去了。
隔了一日,聖人的諭旨下來了,指了八月初三為嫤孃的婚期。
夏家要在半年之內辦兩場喜事,簡直令人神清氣爽!
而更令人高興的是,春闈,夏家父子三人皆中了鄉試,尤其是夏承皎,竟中鄉試頭籌,而夏二老爺和夏承皓兩人也在二十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