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
陳敏嬌打算出發赴美找阿諾·德斯的前幾天, 有人找上門了。來的人是香港政府電影部門的人,喝官茶的人走起路來都和一般人不同,大搖大擺, 那模樣倒不像是要來如何商討問題, 而像是興師問罪的宇宙大王。
陳敏嬌素來不喜歡和這群人打交道,但是沒轍。
“陳小姐。”那滿面油膩似能刮下一層做炒飯的人朝著陳敏嬌伸手。
“蔡先生。”陳敏嬌同主位的人講話。
“這次來找陳小姐呢, 是因為聽說陳小姐一直有一個做香港電影節的想法。”蔡先生先發制人, “陳小姐雖然年輕, 但是資歷很深呢。不知道陳小姐有沒有意願, 來接受這個專案呢?”
這種塑膠對話, 面子上當然要讓人過得去。
陳敏嬌笑著問,“您的意思是?”
她想做電影節那是一倆年前的事情了, 當時她和杜風還有野心昭昭在叫喊,現在兩個人一拍兩散,陳敏嬌都快忘了這茬。現在被人提起, 頓然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觸。
“香港政府有計劃創辦香港國際電影節,目前呢,正在找搭夥人。”蔡先生這樣說道。
香港國際電影節, 按照陳敏嬌的記憶, 是在1982年成立的, 同樣也是在後世頗有一些名聲的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內地電影金雞獎,臺灣電影金馬獎,被後世併成為“華語三大電影獎”。注1)
雖然所謂的金雞百花在頒獎給天使寶貝老師以後就一度在影視圈失去了它應有的權威性。注2)
更有人笑稱, 金雞百花也不過是被資本操控的産物罷了,而在同類相比較下,盡管金像和金馬也有著自己的問題,但已然算是華語圈裡排得上名號的電影節與重量級獎項了。
現在,香港政府居然主動找上門來同她商量這件事,陳敏嬌直覺只怕沒那樣簡單。
“搭夥人?”她還是頭一次聽說電影節有這個概念的。
蔡先生點了點頭,“是的。你也知道香港電影的特殊,政府這邊呢能夠給的支援也不過一點小小的資金。”
這倒是實話。
別的國家地方拍電影,怎麼拍都不怕,背後都有一個強權性的存在為電影提供支撐,並且滿足電影一定程度上的風險理賠。簡單來說,就是國家和地方會給這些拍電影的拿錢。
香港就比較特別了,不僅不給拿錢不說,有時候還會倒從你的褲兜裡掏出幾個子進他的腰包,美名其曰合法搶劫。
現在蔡先生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想借你的名聲借你的錢去搞一個電影節。
就像很久之前陳敏嬌和元何青討論過的,辦一個電影節其實並不賺錢,特別是當一個電影節做不到像奧斯卡或者四大這樣的級別的時候。香港政府的目的當然也應該不是單純為了錢,而是看準了一個電影節所擁有的影響力。
蔡先生觀察著陳敏嬌的神色。
“陳小姐,我想你也是一個極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聽了這話,陳敏嬌只差沒把隔夜飯吐出來。
她自己如何想是她的事,但是當有人用這種東西來脅迫她的時候,她就覺得格外地不爽。
“蔡先生,我也是一個商人。”陳敏嬌輕輕笑著說。
商人就重利。
誰來搞這個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那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辦得好勉強還能沾點光,辦得差,歷史裡什麼都能給你記下。
“陳小姐。香港需要一個電影節,需要一個自己的電影節。”
廢話。她當然知道了。
陳敏嬌似笑非笑地看著有些急切的蔡先生,“我想知道,除了我之外,蔡先生還找了哪些人?”
蔡先生沒想到陳敏嬌這麼不好對付,他簡直都快覺得自己額頭上的冷汗都出來了。“你是第一個。”
“是嗎?”陳敏嬌狐疑地看著他,“蔡先生,我非常明白香港電影的需求。但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平白無故去做這件事。只憑我一個人,同樣也是做不好的。”
“這……”
“要讓我參與這個電影節的創辦,我非常欣慰。但同時,你我都無比清楚,一個電影節的創辦需要耗費多大的資金和人力。光是一開始的制度確立問題,就需要很多人的商討。”陳敏嬌努努嘴,“我天嬌還沒大到這種人才應有盡有,怎麼也是得花錢去找吧。”
“的確是這樣。”蔡先生說。
陳敏嬌挑眉,“現在電影部門是打著讓我來當冤大頭,自己佔門面得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