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自打金馬獎前幾屆更換了頒獎儀式效仿奧斯卡以後, 臺灣和香港的電影圈就熱衷於以猜測誰為本年度金馬影後或者影帝為樂趣。
上一屆就爆了個冷門,陳敏嬌作為新人居然直闖到最後並且奪魁。加上後來又出了那樣的事,大家一開始都猜測, 陳敏嬌這一次與金馬獎應該沒甚緣分了。
卻沒想到金馬獎提名一出, 許多人都大跌眼鏡。
這一次共同競爭金馬獎的,有臺灣老牌演員齊雅和任秋, 可除了她倆, 剩下的居然都是同一個人。
陳敏嬌。
香港媒體首先炸掉。
“陳敏嬌疑似金馬獎再封後, 兩次連冠有無可能?”
“金馬獎最大冷門, 陳敏嬌與自己內鬥。”
“香港之星, 金馬獎背後的故事。”
雖然陳敏嬌不久之前才拿下了威尼斯影後,她實力已經屬於有目共睹的程度, 大家略微睜開眼,就知道香港有個演技了得的女演員叫陳敏嬌。
可她再如何了不起,也沒有金馬獎雙項入圍的震撼來得大。
縱觀金馬獎成立這麼多年, 這樣的狀況,還真的一次都未有發生過。能夠兩部都提名最佳女主角,真真算得上是震驚影視圈的大事, 也是一件值得提及的談資。
不少人分析, 是因為這一次她的兩部電影分別是香港拍攝和港日合拍, 本來這兩部電影就屬於兩個賽區,是分開投放,沒想到最後,選出來的還都是陳敏嬌演的。
有人只好感嘆那一句, 運氣一來,什麼也擋不住。
陳敏嬌一口接下《七殺》又拍攝《黑色巨輪》完全是沒有料想到這種場景的,她甚至沒有考慮到電影在金馬獎中獲得一點什麼。金馬獎給她的印象太不好了,盡管後面主辦方的補救措施很及時,但那樣的遭遇,她全然不想再親歷第二次。
所以她自己知道這個訊息後,也是十分驚訝。
天嬌公司的大家這幾日都是喜笑顏開的。
誰又會不開心呢?陳敏嬌這一次就算不拿獎,也是給香港電影界,給他們公司長臉。老闆越紅,越是資歷高,他們公司的處境也會跟著水漲船高,工資當然也會一路跟著呈現上升趨勢。
陳敏嬌自己倒不是很在意,以至於到了初冬,人都在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場了,她都沒有半分緊張。
她越想越覺得她就是來陪跑的。
哪裡有讓她拿影後的可能?
要真是她拿了,未免也太給她長臉了吧?
陳敏嬌雖然這樣想,但是那些狂熱的影迷和資深的影評人,卻是卯足了勁頭要從她的兩個角色中分出一個第一來。一個個都把自己當成了乾隆,選皇後似的,非要從中挑出一個金馬影後來坐坐那寶座。
卻沒有人問她到底有幾分稀奇和中意。
支援阿椿成為金馬影後的人是這樣說的。
“阿椿創造了香港電影史上一個新的女性角色,同樣,她也告訴了我們什麼才叫做享受失敗。生而為人,困獸之鬥已然是最大努力。陳敏嬌在這部電影中為我們獻上了最真誠的表演,一顰一笑之間,阿椿已生動萬分。她側頭剪斷長發的那一秒,無疑會成為影史上最經典的一筆。”
而支援《七殺》的人又說,要是《黑色巨輪》拿了獎,那就真真是人不叫,狗都笑,胡說八道。
他們首先指出,《黑色巨輪》的票房並不好。金馬獎並不像其他的純藝術電影節,在選片和競賽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適當考慮到電影票房和觀眾喜好問題。而《黑色巨輪》的票房跟《七殺》這種重新整理日本票房史的存在,完全不可以相提並論。
更有激烈一點地粉絲把《黑色巨輪》看作是陳敏嬌的失敗之作。盡管這一部電影在國際上獲獎頗多,贊譽頗豐,但各花入各眼,有些不吃這一套的觀眾真把自己當成了上帝或者奧斯卡最佳導演,硬生生對著陳敏嬌的演員生涯指手畫腳。
稍微理智一點的《七殺》粉給出的解釋是,相比於演技,《黑色巨輪》中體現更多的其實是陳敏嬌的導演鬼才能力。而《七殺》作為一部由他人導演,她全然作為演員參與的作品,更能夠讓人捕捉到她在表演上的幾分靈氣。
就連元何青都忍不住私下給陳敏嬌說,他覺得她憑借《七殺》拿下金馬影後的可能性更高。
用元何青的話來說,陳敏嬌在《七殺》中貢獻出了她目前為止演技上的最高水平,這一點首先體現在《七殺》拍攝過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難,比如武打動作,比如語言溝通,如何熟練地用不同地語言進行臺詞表演。元何青還打趣,要是有所謂的最佳配音獎,那陳敏嬌一定要憑借《七殺》好好拿下那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