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磊雖然四十多歲的人了,但年輕的時候有健身經歷,之前經過幾次慘敗,也訓練過現代搏擊,身體還算壯實,經過不到幾秒的昏厥便漸漸醒來,張業上前檢查一番,並未發現其他傷勢。
腦震盪不是那麼容易得的,顱內腦組織也不會那麼輕易受損,人類的身體並沒有想象中脆弱。
隨後,警察叔叔火速趕到,展開調查調解。
事情很簡單,又有錄影為證,邏輯清晰。雷磊無故闖入私人性質的訓練館內,非要和高雲打比賽,被拒後窮追不捨唾液橫飛,涉及尋釁滋事。但高雲保鏢保仁主動出手打人,導致雙方都有責任。
由於沒有造成輕傷,打人一方象徵性賠千八百塊錢這算就算結束了。
雷磊被ko後,對和高雲打擂臺一事算是死心了,因為後者本人一直沒有出面,警察到了以後,和教練們自顧自的訓練,根本對這事沒過問,一直是保衛在協調,雷磊一氣之下索性不要賠償直接走人。
在雷磊看來,即便此行沒和高雲說上話,幾位隨行的攝像師的所有影片都被刪除,但也不算沒有收穫……回去以後,發條長篇微博,自己就又火了!
‘高雲不戰而逃,其保鏢偷襲打人!’
看看這標題!不火天理難容!
可惜,事實與他想的截相反。
雷磊的一條微博平時不過三兩人回覆,幾十萬粉絲全是殭屍粉,而且由於現場影片全被銷燬,無圖無真相,運動員們也對此事絕口不提,僅憑他一條微博,根本未能掀起什麼波瀾。而隨後三天,再從網路上搜尋雷磊這兩個字,新聞詞條明顯變少……
不過是個跳樑小醜而已,在此之前,官方多次發聲批評,後有高雲資本封殺推波助瀾,銷聲匿跡已成定局。
像雷磊、閆芳、馬五鞭等等諸如此類拿拿傳武炒作的假大師,當初一個個跳出來看似挺歡,但隨著民眾見識增長,對格鬥有所瞭解,最後他們也只能落得這個下場。
這些人代表不了傳武,他們是抹黑了傳武文化的武林小丑,傳統武術文化中最大的黑子。而隨著ufc的推廣,這些武林小丑的末日,已經來到了!
而隨著騙子的退場,真正擁有技擊性的傳武也漸漸展露在人們眼前……
高雲這公開聘用邀請一週的時間過去後,雖然沒有取得勝利的傳武練習者,但著實出現了讓團隊眼前一亮的傳統功夫和其修煉者。
中國跤!亦有稱作“國術摔角”。
它是以摔的技術為主體的,起源於徒手武術中的一門專門技術,是中國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後來它和踢、打、拿分開了,集武術各個門派擇取的精華徒手動作,自成一門。但現在和拳術仍有聯絡,只是各自發展了。
據史書記載:最早在戰國時期“以為戲樂,用相胯示”秦漢稱“角抵”,晉代又稱相搏、手搏、相撲。三國時期魏主曹操將摔跤引入兵營,作為練兵的科目,唐代敬宗、莊宗、文宗都喜歡摔跤。宋代已將摔跤技藝昇華及推向普及階段。南宋岳飛據守雁門關抗金禦敵,全軍上下以跤健魄。至今遺有“雁門跤風”四字,也就是在這個朝代年間開始、摔跤競技已形成,單獨分門立派奠基者,致使摔跤猛發展到輕盈、敏捷相當的水平。
經以上朝代演練,容納各族及各個省份地區的摔法,摔跤於清朝已為朝廷所壟斷並職業化。清代皇室從大漠草原步來,偏愛摔跤競技,跤技高手經層層選拔,與宮廷武術大內高手精英,珠聯璧合,進一步挖掘、研究、整理、演練、錘鍊,使這一摔技,鑄成、達到爐火純青之境。所納高手組成“善撲營”,“善撲營”的武士跤技高手稱之為“布庫”,這群人就是保護皇帝,不掛刀的職業貼身御林軍,在年節為皇家進行摔跤表演。可以說滿族人能進“善撲營”當差。是非常體面和光榮的。
善撲營中配備沙袋、滑車、吊樁、花磚等器械在,用來加強全身鍛鍊,從而使受訓者在力量、速度、耐力、爆發力、敏捷性上達到相應的要求,能夠勝任職責。
清末民初武林宗師楊露禪,一生鮮有敗績,綽號‘楊無敵’,曾經在京城的這個善撲營內做過武術教官,除撲戶外,他也接觸到了清朝的八旗子弟和統治階級,動了傳授技藝擴大自身影響的心思。
但因為旗人和高官們養尊處優,抽菸泡妞,身體都垮得不像樣子,受不了吃打熬力氣的苦,根本學不了摔跤,那怎麼辦呢?我開創個楊氏太極吧,你們反正又不用動手打架,鍛鍊鍛鍊身體就行了……
現在公園裡那些大爺大媽打的太極,想必各位也知道是什麼情況了。
那就是楊露禪給閒著沒事的八旗子弟,和高官權貴們編的一套簡易版廣播體操,動作輕柔緩和,哪有什麼殺傷力啊。不過是那些文官附風庸雅,把太極給哲學化了,現代一大堆諸如雷磊的騙子扯玄學大旗,既要保健養生又要技擊性,實在好不要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事實上,就現在市面上的一切太極推手來看,都是摔跤的掐頭去尾以後的一部分。
摔跤是全部,推手是區域性。
當做體操練練可以,真要想有技擊性,還得是摔跤!因為它是滿清的軍事技能,本來只在宮裡由善撲營的撲戶們練習,後來辛亥革命以後滿清被推翻,中國跤才進入民間發展。
在民國期間,比武打擂贏的,十個裡面有九個是精通摔跤的。六七十年代中國跤也很火熱,京津地區的街頭隨處可見被人圍起來的跤場。隔一段時間就有大型比賽,根基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