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在腦海中分析著拉攏祖父昔日各部屬的難度,沉吟片刻後開口道:“夏侯氏是曹氏的宗親,拉攏來為朕所用想必難度會小一些,那太原王氏的王凌只要曉以大義,
分給其一些利益想必都還是好說話的,只是那幷州刺史田國讓,朕聽說卻是油鹽不進的主,性情孤傲,這樣的人恐怕難以將其拉攏過來啊!”
甄瑤略微思索片刻道:“陛下您無需擔憂,這樣的人興許才是最容易拉攏的,畢竟您手握曹氏宗室正朔的大義,田國讓又是一個極其看重大義之人,只要陛下給其去一封密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妾身相信必能將其拉攏過來的。”
田豫生活儉樸清貧,朝廷給他的賞賜都分發給部下將士。
每次胡人給他個人送來禮品,都登記好收入官府,從不拿到家裡,因此他家中常常貧困。
他雖然性情孤傲,與他人很少來往,但人們都很看重他的節操。
太和六年,公孫淵在遼東反叛,魏明帝要征討他,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中領軍楊暨推舉田豫,於是使田豫以本官統帥青州的各路軍隊,假予符節,前往討伐。
正值吳國派使臣周賀等與公孫淵相勾結,明帝認為賊人眾多,又要渡海,詔令四豫停止出兵。
青龍二年六月,孫權號稱統帥十萬大軍,攻打合肥新城。
徵東將軍滿寵聞訊後,準備率兵前去救援。田豫說:“敵人竭盡全力大舉出動,不只是為了爭奪小利,他們是要藉助攻打新城以引誘我出動大軍。
應該聽任他們攻城,挫敗他們的銳氣,不應該與他們爭高低。
他們攻新城不下,士兵必然疲憊;等其疲憊之後,我們再出擊,可大獲全勝。
如果敵人知道我們的計劃,就不會再攻城,必定會自動退走。
我們若現在進兵,正中了他們的詭計。
此外,大軍出動的方向,應該使人難以預料,不應該讓軍隊自己籌畫。”
田豫都予以上奏,明帝表示同意。敵人只得退走了。
後來吳軍又來侵擾,田豫前往抵禦,敵兵立即退走。
許多軍士深夜驚喊:“敵人又來了!”田豫安臥不動,對眾人下令說“敢行動者處死”。
此後,果然不見敵兵。
景初末年,朝廷增加田豫的食邑三百戶,加上先前所封,共五百戶。
正始初年,田豫遷升為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加官振威將軍,領幷州刺史。
境外胡人聞知他的威名,相繼來朝貢獻。他所管轄的幷州界內清靜安寧,百姓都歸心於官府。
又被徵召為衛尉。多次請求退職,太傅司馬懿認為田豫年紀正壯,下書告諭不予同意。
甄瑤想了想了道:“陛下,王凌和其背後的太原王氏雖然勢力龐大,可是若是陛下若是要尋得王凌相助,想必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少,無異於與虎謀皮,陛下還是得謹慎考慮一番啊!”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漢代後又稱幷州,故兩者通用。晉陽縣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王氏、祁縣今山西晉中市祁縣)王氏是太原王氏最主要的兩大支派,故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稱太原郡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幷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王凌便是出自其中一支的祁縣王氏,與大多數王姓士族一樣,太原王氏將先祖追溯至周太子姬晉,祁縣王氏也不例外。
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後”。
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后裔,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又改姬姓。
其時,炎帝神農氏國運衰弱,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