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沉吟片刻後緊緊地摟著甄瑤又道:“皇后言之有理啊,朕怎麼就沒想到到呢,若是早早的就把祖父生前的部屬都拉攏過來,又何至於落到今日的這個局面啊!”
甄瑤繼續依偎在曹芳的胸口道:“陛下,您的祖父雖然早夭,但還是為您留下了一筆豐厚的遺產,您該好好感謝一下任城王的在天之靈。”
東漢司徒王允之侄。叔父王允為漢朝司徒,主持刺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為董卓報仇,在長安殺了王允的全家,王凌和哥哥王晨當時年齡尚小,翻過城牆逃出,跑回太原。
早年就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結為好友,後來舉孝廉出身,出任發乾縣今山東省冠縣)縣令,後因罪獲刑。
服刑期間,恰逢兗州刺史曹操巡察。
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系因公犯罪,當即解除他的勞役,委以驍騎將軍主薄之職。
及中山太守,有治績,後來得到受曹操賞識,出任丞相掾屬。
黃初元年,曹丕稱帝后,王凌任散騎常侍,出任兗州刺史。
黃初三年,參與洞口之戰。王凌與張遼等人進軍到廣陵,眾將共破吳將呂範,因功封為宜城亭侯,加號建武將軍,出任青州刺史時整理法度,重建當地戰亂後的秩序,得到百姓稱頌。
太和二年,隨從曹休徵伐東吳,在夾石與吳軍遭遇,魏軍失利。王凌拼死突圍,使曹休得以撤退。後又擔任揚州和豫州刺史,頗得軍民的歡心。剛到豫州時,表彰當地先賢的後代,徵召沒有出名的俊才,各有指教,影響極好。
正始初年,曹叡駕崩後,大將軍曹爽對他積極攏絡,以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
正始二年,吳國大都督全琮領數萬人馬進攻芍陂。
王凌率諸軍迎戰,奮戰數日,斬殺秦晃等十餘位東吳將領,吳軍退走。王凌因此進封南鄉侯。不久,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
正始九年,代高柔為司空,到曹芳這裡已經是三四朝的老臣了,
田豫雖不如王凌,但也是三四朝的老臣,劉備投奔公孫瓚,田豫當時年紀還小,自己託身於劉備,劉備非常看重他。劉備任豫州刺史後,田豫以母親年老為理由請求回鄉,劉備涕泣著與他告別,說:“只恨不能與君一起建立大業。”
公孫瓚命田豫為守東州縣令,公孫瓚的部將王門背叛公孫瓚,為袁紹率領一萬人前來進攻。眾人恐懼,準備投降。田豫登上城牆對王門說:“你受到公孫將軍厚待,卻離開他,想必有不得已的原因;如今卻回來為敵,這才知道你是個犯上作亂的人。
人們雖然只有提瓶打水的才智,也知道守護自己的瓶子。我已接受了公孫將軍的委任,你為什麼不趕緊來進攻?”王門慚愧地退走了。公孫瓚失敗後,鮮于輔為屬下官民所推重,代行太守之事,他與田豫素來關係很好,任命田豫為太守府長史。
當時群雄並起,鮮于輔不知依從誰好。田豫對鮮于輔說:“最終能夠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應該趕緊投奔他,不要等著以後遭禍。”
鮮于輔聽從了他的建議,因而受到曹操的重用和封官、尊寵。曹操召田豫為丞相府軍謀掾,任命為穎陰、郎陵令,遷升為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得到很好的治理。
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反叛,鄢陵侯曹彰征討代郡,以田豫為相。
軍隊進抵易水北岸,烏桓埋伏下騎兵偷襲,軍人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田豫根據地形,用戰車圍繞成圓形戰陣,弓弩手拉滿弓守在裡面。
胡人攻不進來,便潰散了。大軍乘勢追擊,大破烏桓軍。田豫於是揮兵前進,擊敗前來支援烏桓的鮮卑軍隊,軻比能逃往塞北,平定了代郡,這些都是田豫謀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