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狼泥示弱的道:“不會的,肯定不會的,只有侄兒你放了本王,本王會躲得遠遠的,不會妨礙到鮮卑部落聯盟的統一的。”
胡阿狼泥還在用當初登位之時打造的黃金寶刀苦苦支撐著,繼續麻痺著沙末漢,尋找著機會。
沙末漢手中的刀勢絲毫沒有遲滯之感,而是越揮越快,叮叮鐺鐺的碰撞之聲更加密集,有些狠厲的道:“相比叔父,我還是更相信死人說的話,畢竟只有死人才不會給活人添亂啊,更何況還有父王的大仇不可不報!”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代北烏桓反叛東漢,但軻比能還不敢妄動,明目張膽的統一鮮卑各部落,
建安的年號用了25年,這25年,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25年,漢獻帝名為皇帝實為傀儡,朝政大權皆由曹操一手掌控。
所以,代北烏桓名義上反叛的是東漢,而事實上他們反叛的是曹操。
為平定叛亂,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任命田豫為相,輔佐曹彰,率軍攻打代北烏桓。
出征之前,曹操告誡曹彰說“在家裡我們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一舉一動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為儆戒!”之所以曹操會有這樣的交代,主要還是擔心曹彰有勇無謀。
平定代北烏桓一戰,曹彰採用田豫的計策,先是頂住了烏桓數千騎兵的圍攻,之後奮起反擊。一路之上,曹彰身先士卒,銳不可當,儘管身中數箭,仍然衝鋒在前,此戰,斬首俘虜烏桓軍數千人,大獲全勝。
那麼,在曹彰與代北烏桓激戰的時候,軻比能在幹什麼呢?
他難道不應該即刻發兵,幫助代北烏桓擊敗遠道而來的曹彰嗎?
難道他就眼看著代北烏桓被曹彰所擊敗,無動於衷嗎?
此時的軻比能率領數萬大軍,佇立於戰場之外,靜觀戰場局勢變化,分析雙方戰力強弱,壓根就沒有參戰的意思。
等到代北烏桓戰敗,軻比能第一時間參見曹彰,請求臣服。
就這樣,一場熱熱鬧鬧的反叛與平叛的戰爭結束了。
曹操收穫了北部地區暫時的和平,而軻比能斬殺了扶羅韓,將其所部收歸己有,並與曹操建立起了臣屬的關係,雙方都成了既得利益的獲得者,代北烏桓似乎成了這場戰爭中唯一的犧牲品。
儘管低三下四的請求臣服於曹彰、田豫,但軻比能的才能還是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尤其是在解決扶羅韓問題上所表現出的果斷與堅定,在收服洩歸泥問題上所表現出的寬容與信任,在面對強大的曹軍所表現出的明智和無畏。
最重要的是,軻比能不貪不佔、執法公平,於是,被中部鮮卑推舉為鮮卑大人。
這個鮮卑大人的稱謂,與之前由檀石槐任命的鮮卑三部大人存在根本的差別。
因為在軻比能興起之時,檀石槐已經故去,所以軻比能這個鮮卑大人的稱謂更像是自封,或是由依附於軻比能的鮮卑部落推選產生,並不能代表所有鮮卑人。
也可以這樣說:軻比能所統領的僅僅是原中部鮮卑的勢力,而以步度根為首的西部鮮卑和由檀石槐所任命的東部鮮卑諸部大人,絕不會以軻比能為尊。
此時以軻比能為首的中部鮮卑,擁兵十餘萬,據有自高柳以東的代郡、上谷,並在漢獻帝罷除雲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之後,佔領了雲中、五原等地,將原來匈奴故地,盡收囊中,而且還建立了鮮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