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見趙軍屢戰失利,於是禁止趙軍與秦軍交戰,堅守不出,與秦軍對峙。
秦軍多次挑戰無果,兩軍相持不下,趙王多次責備廉頗消極應戰。
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在作戰中失利,一個都尉陣亡。
趙孝成王召見謀臣樓昌和虞卿,計劃派出軍隊輕裝行軍襲擊秦軍。
樓昌認為,與秦國為敵對趙國沒有好處,應該立即派使者去秦國議和。
虞卿認為,主張現在就與秦國議和的人,認定秦趙交戰趙國必敗;
如果現在就議和,主動權會落到秦國手中;
如果派使臣前往楚國、魏國求援,秦國肯定會擔心天下諸侯國會聯合起來攻秦,到那時再議和,趙國才有可能掌握一定的議和主動權。
趙國臨陣換將,趙括到達長平前線後,改變廉頗軍事部署,更換將領白起到達前線,下令秦軍再次挑戰,趙括不知是計,親自領兵出城應戰。
秦軍佯裝潰敗,一路後撤,趙軍緊追不捨,直追到秦軍壁壘外。
此時才發覺秦軍壁壘堅固,無法攻入,而壁壘內的秦軍卻不再出營對戰;
與此同時,秦軍一支兩萬五千人的突襲部隊已經切斷了趙軍退路,使其無法返回壁壘,被困於秦軍壁壘之下;
另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將趙括所率領的趙軍截為兩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同時,秦軍封鎖了趙國通往長平的運糧通道。秦軍圍困趙軍後,趙軍斷糧,戰力下降,秦軍派出輕裝精銳不斷襲擾、攻擊趙軍,趙軍交戰屢屢失利,只能就地紮營,堅守待援。
秦昭襄王得知趙國向長平戰場運糧的通道被秦軍切斷後,便親赴河內今豫北地區)進行戰爭動員,用晉升爵位的辦法激勵百姓,將河內十五歲以上男子悉數調往長平前線,攔截趙國援軍,等待長平趙軍糧食耗盡。
到了九月,長平被圍趙軍已經斷糧四十六天,補給無法送到,軍中士兵陷入絕境,馬早已殺光,只能殘殺弱者以人肉充飢。
趙括計劃分兵突圍,屢屢失敗。
趙括無計可施,親自披掛上陣,率軍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死。
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四十萬趙軍向白起投降。
白起認為秦國攻下上黨時,上黨百姓不願歸附秦國反而逃往趙國,若趙國士兵投降秦國之事出現反覆,容易生出事端,
於是用欺詐手段將四十萬趙國降兵活埋,只將年紀尚小的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此戰前後斬殺和俘虜趙軍四十五萬人,趙國震驚。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