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遼東人有個習俗,人去世後,遺體要從窗子走。
這時候還沒有桌椅,只有案几,案几放在炕上,古代遼東人坐在炕上,炕上放案几,睡覺的時候撤掉案几,鋪上被褥,當睡榻用。
古代遼東貴族則有不同的炕,睡覺、讀書、娛樂和吃飯不是一張炕。
進屋,脫鞋,上炕,成了幾千年來,東北人的生活方式。
火炕是用土坯搭建的。把麥秸或者雜草鍘成碎段,拌在黃泥裡面,用固定的坯模子,做成一塊塊土坯,在陽光下晾乾後,用它來壘火炕。
火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萬字炕,民居中所築的南、西、北三面相連的“轉圈炕”和“拐彎炕”。
火炕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炕沿。炕沿的作用是為了睡覺擋住枕頭用,也為了擋住炕蓆等物品不掉在地下。
一般用一寸厚以上,十公分寬的一根長條形木頭做成。
用最的是樺木,樺木有硬度還非常光滑。
炕面上鋪的是炕蓆,是用高梁杆的外皮手工編制的,每年過年時候會換一次新的。
那年月,人們沒有睡衣穿,沒有褥子鋪,都是直接裸睡光炕,早上起來,身上咯出來一片片炕蓆花子兒,摸上去鼓鼓楞楞的。有的時候,身上還扎炕蓆上“刺”,
當然這對遼東太守和全琮這樣的高官大將來說卻不是什麼問題,他們都有褻服可以穿,便不用擔心被扎到了,
普通百姓沒有這麼多衣物,也沒有多的被褥,被炕蓆上的刺扎到便是在所難免的,但對於遼東百姓來說寒冷的冬夜有了溫暖,這小小的刺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褻服是古人家居時穿的便服。《論語·鄉黨》中說:“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
何晏集解引王肅說:“褻服,私居服,非公會之服。”
漢劉向《列女傳·周宣姜後》說:“脫朝服,衣褻服,然後進御於君。”
雖然歇息得比較晚,但第二天一大早,全琮便讓左右給他穿上盔甲,用冷水匆匆洗了一把臉便召集了一隊親衛翻身上馬往城外營寨而去,
辰時初刻,全琮跪坐在中軍大帳的筵席之上清了清嗓子道:“來人,擂鼓聚將!”
一陣“咚—咚—咚”的鼓聲後,全琮下令道:“本將令秦旦校尉領兵兩千取高顯、侯城和望平三城,限期五日!”
秦旦當即出列執軍禮道:“諾!”而後出帳在營寨中提了兩千兵馬往襄平以北的三城而去,
全琮頓了頓又開口道:“杜校尉亦領兩千人馬望東南取番汗、西安平、武次!路遠一些,限期八日”
杜德出列抱拳道:“末將遵大司馬令!”
軍令已下,全琮當即便要起身出帳,全緒實在忍不住便出言道:“大司馬,怎麼還未曾給僕下軍令,僕也要繼續為江東建功!”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