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琮笑著解釋道:“本將不是不讓汝去,既然如今遼東戰事已開,難道日後還會少得了汝等為江東建功的機會嗎?”
全緒聽了全琮的這個解釋,顯然是不滿意的,便繼續開口道:“大司馬,且不說日後,僕以為今日還有一個立功的機會,難不成大司馬還想與部屬搶功不成?這可是為一軍統帥的大忌,
大司馬可不要忘了當初當初關雲長便是要與諸葛亮爭北伐曹魏的功勞,方才讓我江東有機會收復荊州的!
失荊州是因為關羽與諸葛亮搶功,主要是自大,驕傲自滿!
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也不是孤軍北閥,是因為他要與諸葛亮爭功的原因,而犯了兩面作戰的錯誤!
他以為他與東吳之戰己殲滅了東吳主力,且與東吳訂下了和約,他就可以放心北伐,爭奪北閥魏國平定天下的大業,但殊不知東吳不守和約而背後捅刀子!
荊州哪個地方是個十字路口,誰都想要的。劉備根據地在蜀地,支援荊州太難,
關羽要是不打出一片天,待著就就是死。所以關羽戰略沒有錯。
說到底是蜀蜀漢的地緣不行,荊州在想進取中原難,沒有荊州更難。
這劉備與諸葛亮也有錯,在戰略上明知關羽北閥,東吳必定趁機取荊州,為什麼不出兵宜居居武昌控九江,掩護關羽後方之虛?
關羽也是不聽諸葛亮的事前戰略按排,居荊州不可犯險,聯吳抗魏,聯魏抗吳,隔斷魏吳之間聯絡,策應諸葛亮出隴西取魏國!所以命該身首異處!
關羽太傲,諸葛亮鎮守荊州是合理選項,而且劉備一開始也是這麼幹的,可惜龐統死了,劉備一直缺乏軍事參謀法正龐統都早亡。
劉備兩大昏招,一個是關羽北伐沒支援,一個是夷陵之戰葬送蜀漢精銳,從此後諸葛亮一直無將可用,
關羽本身重武輕文張飛尊重文化人,但是脾氣暴躁,也有硬傷性格缺陷),天下武人為草芥的地步了,天下無敵。
荊州無險可守,況且荊州是戰略要地,蜀吳都想要,吳國說借荊州給劉備,但諸葛亮認為是從蔡瑁手裡爭取回來的。
雙方都想奪取荊州,我覺得這是曹操留個蜀吳一個制略的要點。
好修養生息,拓荒、養兵十來年,南方夏日多霧,荊州空城下易丟。
不管關羽守荊州,還是別人守荊州,只要荊州兵力空虛,都是極易丟的。
荊州追根溯源是曹操制衡東吳和蜀國的一個釣餌、一個棋子,蜀吳不管誰佔領了荊州,都會去爭搶。
因為它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下面的九郡都是糧米富饒和荊湘才子誕生之地,吳蜀爭鬥,魏國得益和拓荒、練兵、修養生息。
也是劉備這邊不厚道,還寫了字據就是不還荊州!
窮途末路聯合孫權,才有赤壁大勝。
東吳出大力什麼都沒得,陪了夫人又折病,還搭進一個周朗。
關羽又那麼眼中無人,擱誰都咽不下這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