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欲罷不能,想念五熟釜煮肉的滋味

第四百四十六章 欲罷不能,想念五熟釜煮肉的滋味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華夏一家 重生之亂世軍師 回到古代當神豪 最強皇帝之亂世爭鋒 天煞兵王 都市極品猛男 呂布之我要當皇帝 戰爭至上 鐵齒銅牙之皇太子永璉 神級妖孽兵王 大彈道 星辰戀三千愁 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 雄霸天下三國魂 重生之金瞳妖妻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全能系統之大秦國師

曹爽由衷的道:“為夫不僅僅是因為愛屋及烏才喜歡諸位夫人做的飯菜,只是因為你們做的飯菜真的挺好吃的,讓為夫欲罷不能、停不下來啊。”

曹爽一直在不停的吃著菜,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熱了,不一會兒便吃得滿頭滿臉都是汗水,心想若是這個季節吃火鍋那會更加的熱,

可惜現在不是在後世流行夏天就吃火鍋,還是要在冬季更適合一點,畢竟冬季若是單獨做菜的話會冷得很快,菜冷了的話吃起來口感也不會好了,

曹爽想了想道:“等再過幾個月天氣冷下來的時候我們一起用五熟釜煮肉吃吧,當年父親和文帝在冬天的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了,我也好想念五熟釜煮肉的滋味啊。”

蒹葭笑著道:“好啊,到時候妾身和姐妹們陪著夫君一起吃。”

柏靈筠欣喜的道:“妾身也挺喜歡吃五熟釜煮的東西的。”

孫魯班期待的道:“妾身之前一直在江東,地處南方,還很少能有機會吃到這樣的食物,也想試試呢。”

火鍋是中國獨創的美食,出現的時間很早,它在八大菜系之外,形成自己的發展序列。

商周便有了青銅溫鼎,上面是鍋,下面是碳盤,近似現代火鍋。

早期溫鼎用其他鼎改造,即將普通鼎的底部鑿穿,以便放入炭火,上加格擋,將食物與火分開。

到周代“奴隸守門方鼎”,已是專門設計的鼎,形狀近似今天的乾鍋,有火門,可控制溫度。

溫鼎的高度都在15至25厘米左右,放在桌上,高度近人嘴,便於取食。

但溫鼎多直口,甚至是斂口,其中煮的湯汁一旦沸騰,易迅速溢位,

現代火鍋都是敞口,減緩溢位速度,且現代火鍋下設托盤,一旦湯汁溢位,可避免其流得哪都是,沾染衣物,商代沒有類似設計的溫鼎,但這樣的溫鼎也可以用來煮肉湯了,

漢代,溫鼎發展為染器,上部立耳鼓腹,底部中央有一圓柱形鼎足,底盤內建炭火,此外還有5格鼎,帶兩套染盤,即放佐料的盤子。

有的染器的耳杯還橫出長柄,取更為方便。即在爐式染器之外,還有一種長柄染器,即“樵鬥”,“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樵鬥”像土耳其的長柄咖啡小鍋,製作時,加入咖啡和水,放在熱沙中,將溢時迅速拿起,風味獨特。

隨著染食法的發展,漸轉向爚音如悅)食法,即“內肉、菜於湯中薄出之”,就是把食材置熱湯中略煮即食,先秦即有,東漢時普及。

隨著爚食法發展,東漢後期,又出現“湯中一沸而出”的涮食法。

《玉篇》中有“胙……薄切肉,清龠”一說,龠通爚,清龠指用白水涮,應是涮肉。

漢魏時代的人喜食膾,即生肉切成薄片直接吃,從膾到“涮”,只隔一層窗戶紙。

漢代無“涮”字,用水汆熟食物,一般稱為爚,三國時才出現了“炸”字,人們遂用“炸”替代“爚”。

在後世的炸指的是油炸,但早期指水炸。

《廣雅》稱:“炸,湯爚也。”直到清代,炸仍分油炸、水炸兩種,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慈姑的“嫩莖亦可炸食”,指在熱湯中一滾即食。

炸也稱為煤,翟灝在《通俗編》中鉤沉:“今以食物納油中及湯中,一沸而出,曰煤炸)。”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