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範抱拳道:“僕定不辱命,只是這更多的鐵器多半是為了漢中、乃至蜀國準備的,對於武帝的當年之痛,
還是得造些大船、練支水師方才能成事,在大江上步戰再厲害也是無處施展啊,當年的赤壁之戰武帝便是吃了北方將士不熟水戰的虧啊!”
曹爽繼續翻看著奏章點頭認同道:“卿所言吾甚是認同,只是這伐蜀伐吳也得有個先後順序,吾之意還是先取漢中,而後再入蜀,最後再取江東,這樣能容易些,
也不至於再次讓孫劉聯盟再起,再者這水軍訓練耗時日久,還是得耗費幾年的時間才能練出來啊!”
桓範跪坐於下首的筵席沉吟片刻道:“丞相說的是,即便是江北沿江之地盡數歸我大魏,但那也才是幾個月之前的是,
若是要練出一支熟悉水戰的水軍來,還需一些時間,並非朝夕可成,若是太急於求成,那多半又是第二場赤壁之戰了。”
孫劉聯盟既成,之後周瑜奉命率三萬水軍溯江而上,與劉備軍隊會合於樊口,又一齊西上夏口進軍赤壁。
曹操則率大軍從江陵水陸東進,不久就與孫劉聯軍相遇於赤壁,發生了一場赤壁前哨戰。
赤壁前哨戰曹操並未取得勝利,這使得他改變了戰略部署。
孫權派周瑜和程普與劉備合力迎擊曹操,在赤壁相遇。
這時曹操的軍隊士卒已經發生了疾病,剛一交戰,曹軍失敗後退,撤軍駐紮長江北岸。
從“引次江北”來看,可知雙方初戰並非江北,而是在江南。曹操投入的前鋒部隊是騎兵,不是水軍。
魏軍之後即次第渡江後退至赤壁斜對的烏林,目的是與後續的水陸大軍匯合。
曹操敗退江北後,因為士兵不習水性,便採取連環戰艦佈防,即將所有戰艦連在一起,減少風浪的顛簸。
孫劉聯軍要想解除曹軍東下的威脅,就必須打垮曹操的水陸大軍,阻止其繼續東下。
這時雙方都擺下陣勢,準備在此進行決戰。
但交鋒的地點已非原來的赤壁,而是曹操“引次江北”後重新安營紮寨的烏林。
此時,周瑜部將黃蓋針對曹軍不習水戰,船艦連線一起的機會,建議用火攻。
周瑜採納了黃蓋的火攻並詐降之計。
黃蓋先向曹操送了降書,用船裝滿幹荻枯柴,澆上油膏,乘東南風向曹軍軍艦衝去。
曹軍以為黃蓋來降,都高興地出營觀看。
在離曹軍二里來路時,來船同時點起火來,火烈風猛,船行如箭,直衝曹軍船群,燒了曹操的全部艦船,並延及岸上兵營,曹軍死傷無數,周瑜率軍隨後攻到,曹軍大敗。
曹操經烏林慘敗,銳氣頓挫,死傷甚眾,加上軍中已有疾疫,官兵多有死者。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率軍從華容道向南郡撤退。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江陵城下。
當時,曹軍的十多萬大軍,經赤壁、烏林之戰,已無力再戰。
曹操於是留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劉備、周瑜等在曹操大軍退走後,也分別率軍圍困江陵。
雖然孫劉聯軍尾追曹軍,但是雙方沒有發生戰爭。
早受疫病困擾的曹軍在後有追兵,“兼以飢疫”的襲擊下,死亡大半,嚴格說來,這不能稱為一次戰役,僅是赤壁、烏林之戰的尾聲。
持續了半年之久的赤壁之戰,至此以曹操的失利而告結束。
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仍然佔據以襄陽為中心的南陽郡,並具有荊州北部作為緩衝,但荊州南部卻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
孫權很快便趁勢取得江夏郡及以江陵為中心的南郡,佔據荊州中部,擴大了疆域,鞏固了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