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以那時曹操的實力守不住、打不過,以雞肋放棄之還能給自己留點面子,從容的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走。
桓範感慨道:“若是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大魏勝了、一舉渡江南下,又何來延續至今的三分之勢,可惜啊,時也勢也。”
曹爽繼續翻看著桌案上的竹簡道:“誰說不是呢,但這也是無法扭轉的事實了,但好在今年已把荊州和江北之地都收了回來,
下一步便可圖謀漢中了,時機已經快到了,再過最多兩三年便可再與蜀國會獵漢中,如今還得再繼續些實力啊,因此尋礦一事卿一定要辦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十五六萬大軍,從鄴出發攻荊州。
九月抵達新野,新任荊州牧劉琮劉表之子)迫於曹操大軍的威勢投降。
當時劉備屯駐樊城,知劉琮投降後南撤,退至當陽今湖北省當陽市)一線,另派關羽領幾百艘水軍戰船前往江陵。
曹操考慮到江陵囤集大批軍用物資,惟恐劉備搶先佔據,便放棄糧草輜重,輕裝急行趕到襄陽。
親率五千精銳騎兵急速追擊,一晝夜行進三百餘里,至當陽縣長坂時擊潰劉備部隊。
逼得劉備放棄了退往江陵的計劃,江陵也由此被曹操襲取。江陵為荊州的水軍要塞,貯有大量軍用物資,既是大江南北的一個要津,也是順江東下的上游軍事基地。
曹操此舉破壞了劉備想與關羽會於江陵的計劃,是戰略部署上的一個重大勝利。
劉備自長坂今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慘敗之後,逃向樊口,手中僅有二萬兵力,實力對比懸殊,難以抵抗曹軍。
孫權聽聞曹操率軍南下,便遣魯肅出使,遊說已敗的劉備與其結盟。
諸葛亮認為只有與孫權聯合才能抗曹,劉備亦認同。
於是諸葛亮奉命隨魯肅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見孫權,分析了曹軍的不足,認為曹軍遠來疲敝、水土不服、不習水戰,且荊州人只是被迫投降,並非真心順服。
這時,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
孫權將書信交給臣下討論,張昭等被曹操的威勢所震懾,認為曹操在政治上和兵力上都佔據優勢,主張投降;
魯肅、周瑜等則知己知彼,頗有勝利信心,分析曹軍情況,力勸孫權下決心聯劉抗曹。
最終孫、劉決定了聯合抗曹的戰略方針,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水軍三萬,與劉備部隊聯合作戰。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