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靈筠道:“說起來這黃公衡可是很聰明,能在當今之世施展狡兔二窟之計,是一大才,若是蜀漢在劉備之後能同時擁有諸葛、黃權兩位大才,那我魏國可就更加危險了,諸葛也不至於就這麼早早的就勞累而死,
但若是他在先帝之後再多活幾年,那就非夫君之福了。”
曹爽點頭道:“靈筠說的是啊,若是他再多活個幾年,以吾前些年的所作所為,必不會與他相處融洽,甚至還會交惡,但他也不會倒向司馬仲達那邊,畢竟黃公衡很有識人之明,能看出司馬懿的深藏的野心。”
黃權年輕時任巴西郡吏,後來益州牧劉璋徵召為主簿。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別駕張松建議劉璋迎接左將軍劉備入蜀,協助討伐割據漢中的張魯。
黃權勸諫說:“左將軍指劉備)有驍勇聲名,現在請他來蜀,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願;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不能容下二位君王。
如果客人劉備)有泰山般的安穩,那主人劉璋)就會有累卵之危。如今儘可以守緊邊境,以待時局的穩定。”
黃權的智謀,頗類賈詡,幾乎可以算是算無遺策了,可惜人微言輕,很少劉璋被採納。
劉璋不聽,派謀士法正去迎接劉備,而將黃權外放為廣漢縣令。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反目,舉兵進攻益州,派諸將分別攻下益州郡縣。
各郡縣大都望風歸順,只有黃權閉城堅守。
等到劉璋投降後,才向劉備歸順,劉備封黃權為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舉兵南征張魯,張魯敗逃巴中,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與臂膀。”
於是劉備以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進入巴中。但張魯已經回到南鄭,投降曹操。
其後,劉備擊破巴郡賨人首領杜濩、巴郡七姓夷王樸胡,發動漢中之戰,攻殺曹操帳下名將夏侯淵,佔領漢中。
人們只知道攻取漢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謀略,卻不知道這些計謀都是黃權首先替劉備想出來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領益州牧,任命黃權為治中從事。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準備征討吳王孫權,黃權勸諫說:“吳人驃悍善戰,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
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而任他為鎮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禦魏國出兵,劉備自己在江南前線。
章武二年222年),吳國大都督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
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於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