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從遠方漸漸吹來一陣風,給這炎熱的夏夜更添幾分涼爽之意,讓人感到比白天更加的舒適,
曹爽點頭道:“日後雖多半不會再有中行說這樣的人,但也不會少了為一展才華而投靠異族的人,就像伍子胥這樣的,當然也有李陵這樣被俘也不願為異族獻一策之人,世間什麼人都有,這才是真正的人性嘛。”
蒹葭想了想又開口道:“妾身聽說先帝時的黃公衡便是蜀國被俘投降過來的,很是有一些見識謀略。”
像中行說這樣叛國投敵的人之前不是沒有,但都沒有像他做得這般過分,竟然想到用投毒來幫助故國的死敵,來大規模殺傷。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健的太傅,楚平王為太子建迎娶秦女為妻,結果奸臣費無極看秦女甚美,就把秦女送入了楚平王的臥室,也由此與太子建結下了樑子,
為了搞垮太子建,費無極就誣陷迫害太子建和伍奢等人。最終導致太子建流亡,伍奢被殺,伍子胥逃亡吳國。
在吳國,伍子胥幫助闔閭登上王位,隨後得到重用,在他的輔佐下,吳國國力大增,隨後吳國軍隊攻破楚國首都,伍子胥鞭屍楚平王,以解殺父之仇。
伍子胥對吳國忠心耿耿,殫精竭慮,但最終沒有抵擋住奸人的讒言詆譭,在太宰嚭的構陷下,這位春秋時期的軍事家,吳國忠臣被吳王夫差賜死。
中行說之後的李陵出生於名將之後,是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孫子,自幼善騎射,有勇略。
天漢二年,漢武帝決定出擊匈奴,派寵妃李夫人的哥哥貳師將軍李廣利為主將討伐匈奴,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不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運糧官,主動請纓以五千步兵殺敵立功。
此後李陵帶五千名步兵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正好與匈奴主力部隊相遇,當時匈奴擁有八萬精銳騎兵,雙方兵力懸殊巨大。
李陵指揮部隊鎮定自若,且戰且退,在戰鬥中射殺匈奴上萬人,匈奴不知李陵兵力佈防虛實,亦不敢全軍強攻。
但李陵孤軍深入,沒有後援,在弓矢快用盡的時候,叛徒管敢投降了匈奴,出賣了李陵。最終李陵被匈奴兵層層圍困,彈盡糧絕後,被迫投降。
漢武帝聽說李陵投敵,大發雷霆之怒,宮刑了為李陵辯解的司馬遷,後來聽說李陵為匈奴練兵,又殘忍的夷滅了李陵的三族。
而身處北方的李陵時刻都想回歸祖國,報效漢朝。
但他聽說自己的妻兒老母都被漢武帝殺害後,便心灰意冷,後來漢朝使者告訴他,漢武帝因聽說他為匈奴練兵才遷怒與他的家人,李陵憤怒的說此人是李緒非我也。
李陵痛恨其家人因李緒而被誅殺,便叫人刺殺了李緒,為漢朝除掉了一大患。
妻兒老母的被誅徹底斷絕了李陵歸漢的退路,在匈奴生活的二十五年中,他心如死灰,無所事事,既不參與匈奴的軍事行動,也不為匈奴謀劃一計一策,最終孤獨終老在北方風沙之中,同樣是身陷匈奴,
黃權年輕時為郡吏,後被劉璋召為主簿。張松建議劉璋調劉備入蜀抵禦張魯,黃權反對,被劉璋外放為廣漢縣長。劉備攻下益州,劉璋投降,黃權得知主子已降,才放棄抵抗,被劉備拜為偏將軍。劉備稱帝,封黃權為治中從事。關羽被殺害後,劉備為關羽復仇興兵伐吳,黃權拼死力諫,劉備不聽。
221年,劉備出兵伐吳,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防禦魏國偷襲。
222年,吳國都督陸遜大破劉備軍,劉備隨後病死於白帝城,蜀國兵敗後,江南前線部隊全面潰退,返蜀道路被吳軍切斷,黃權無法返回蜀國,只好率領部隊投靠了魏國。
蜀國有人提議抓捕治罪黃權的家人,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對黃權投降魏國的罪責不加追究,還仍像往常一樣對待他的家人。
曹爽在腦海中理了理,中行說這樣的人,也只有原本軌跡中再過六十年,出現的智謀之士張賓能與其相提並論了吧,若不是張賓的助紂為虐,
張賓的父親張瑤是中山太守,張賓從小好學,閱讀了很多經史。
年輕時就雄心大志,對兄弟說:“我自認為智謀不遜色於張良,只是沒遇到漢高祖而已。”後來他擔任中丘王帳下都督,不得志,因病免官。
永嘉之亂後,中原大亂。當時的石勒是漢國主劉淵手下的一員將領。張賓慧眼識人,對他的親屬說:“我見到的將領很多,只有胡將軍注:石勒是胡人,故張賓稱其為胡將軍)可以跟他一起成就大事。”
隨後,他投奔石勒帳下做謀士,起初不得重用,
永嘉四年310年),石勒進軍江、漢,並打算長期據守。張賓不同意,希望石勒北還。石勒沒有接受張賓的意見。結果,石勒軍中缺糧,遭到王導所率領的晉軍攻擊,損失慘重。石勒只得採納張賓的建議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