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為了得到皇后的至尊之位,後宮嬪妃們展開了激烈的傾軋與鬥爭。
漢代第一位皇后,呂后對戚夫人因妒成恨,劉邦死後,呂后殘忍地將戚夫人殘害成為“人彘”。
綜上所述,在中國皇后制度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時期需要特別關注,一是西漢開國時期,一是漢武帝時期。
在漢高祖平定天下、建立西漢政權的過程中,由於呂雉不同常人的性格、突出的政治才幹和貢獻,加上劉邦平定天下時對穩定後方的迫切需要,同時還有面對呂雉時的愧疚感,使得呂雉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著明確身份的皇后,且在大一統的政權結構中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應該說,劉邦當初立呂雉為皇后,主要不是出於政權結構上的深思熟慮,但卻為後來皇后制度的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漢武帝是一個將秦始皇建構的大一統專制制度予以完善的皇帝,而自覺地將皇后這一符號納入到政權結構之中,則正是武帝完善專制體制的重要內容,因此便有了一整套皇后制度的出現。
由於對大一統專制政權的重要補充作用,皇后制度確立後,被以後的王朝繼承和發展,歷朝歷代幾乎每個皇帝都立有皇后,如同國不可一日無主一樣,皇后也位不可久虛。
皇后被廢或去世,皇帝還要另立皇后,現在也是一樣,魏、蜀皆一直有皇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孫權這邊卻是一直奇葩的讓後位空懸著,之前的幾十年還從來沒有活著的人坐上去過,一方面是因為群臣的掣肘,另一方面還是孫權立後的決心不夠強、手段不夠硬。
尋其緣由的話立後之難則是不在立後本身,而是在立後之後的利益分配,若是立了一個江東本地的大族女子為後,像謝氏、步氏這樣的,那他們手中的利益又將會被分出去一些,沒人會願意,
東吳的統治根基依託於江南的各大氏族,以吳郡的顧陸朱張和會稽郡的虞魏孔謝等為代表,他們佔據了東吳朝堂,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尤其是在陸遜擊敗劉備後,氏族的威望大增,他們斷斷不會允許一位江北之人登上東吳的至尊後位,
但選一個江東大族女子來做這個皇后,他們也是要肉痛,不願意接受,恐怕又要如先前一般來齊齊反對了,
選一個江東小門小戶甚至是罪臣之女來做這個皇后,他們恐怕還容易接受一些,畢竟想要分更多的一杯羹也需要有實力不是,若是有名無實,那誰願意多給一分呢?
縱觀孫權稱王之後這三十載的後宮風雲,可以當做是他與江南氏族鬥爭的一個縮影,
也可以當做他從銳意進取到晚年多思之變化的透視鏡,從受制於人到乾綱獨斷,他用了近三十年,
如果再加上他統領江東的二十二年,這可是半個多世紀的鬥爭,不否認孫權打擊世族也有裨益,但這場鬥爭弄得東吳元氣大傷,原本較為和諧的共治局面被孫權強行打破,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