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柔有剛,剛柔相濟。與之相比,巴渝舞偏於剛,而巾舞偏於柔。
盤鼓舞是漢族舞蹈與外來民族舞蹈融合後產生的一種嶄新舞蹈。
這種舞蹈中有時還摻入丑角,專用侏儒伴舞,伴舞的笨拙與主舞者典雅的舞容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盤鼓舞不僅僅是純舞技的展現,更重要的是它表現意境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張衡《舞賦》描寫了盤鼓舞各種舞姿的動作、眼神與音樂密切配合的精美絕倫的表演,深刻揭示了舞蹈所表現的詩一般美麗、深邃、廣闊的意境,令觀者遊心無垠,遠思長想。
廳中舞姬的舞姿時而挺拔昂揚,有高山巍峨之勢;時而婉轉流暢,似流水蕩蕩之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時有顯著的功效,即根據舞蹈內容、舞者內心情感設計舞容舞態,變換動作。
舞蹈所表現的情操和藝術趣味達到令觀者歎為觀止的境界,雍容惆悵,不可為象即精美至極,已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
張衡對漢代盤鼓舞的描述生動地反映了漢代舞蹈所達到的高超藝術水平,因此盤鼓舞成為漢代人們最為喜愛的舞蹈,風靡數百年,到了現在的曹魏亦是流行。
隨著舞姬的舞姿,廳中一旁也有三席人伴奏,樂器有:鍾、磬、建鼓、壎、鐃、瑟、笙、排簫等,並有女歌者伴唱。
百戲中的弄丸、跳劍、走索等也與舞姬同時演出,吸收了雜技的技巧,加強了舞蹈動作的難度,但也增強了此舞的觀賞性,更加適合宴會這樣熱鬧的場合。
舞蹈開始時,舞者傳達給觀者的感覺是俯仰、往來皆在瞬間中完成,其雍容之姿,惆悵之韻,不可盡述其形象。
隨之,舞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若翔若行,若竦若傾。兀動赴度,指顧應聲”。
此時的舞姿依照節拍,手指身法皆應著鼓聲。
看,“羅衣從風,長袖交橫”,瞬息萬變的舞姿讓觀者目不暇接,繞身若環的技巧讓手腳合併。舞者輕盈的似飛燕,機敏的若驚鴻。曼妙的舞姿閒緩柔美,變化中卻迅疾而又輕鬆。
正是透過絕妙的舞姿,舞者傳達著自己的心志,“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志在高山有巍峨之勢,意在流水有坦蕩之情。
舞姿隨著心志變化,舞容亦依意而改變。歌中有詩,舞者透過表演而將其展現出來,“氣若浮雲,志若秋霜”。
在表演中,舞者次第而出,“摘齊行列,經營切儗。彷佛神動,迴翔竦峙”。
行列變換有數,往來伸縮排退有度,彷彿群仙出動,恣意翱翔。“擊不致筴,蹈不頓趾”,手急速的敲擊著拍板,而腳也不停止的踏擊著鼓。
突然踏擊的聲音戛然而止,靜如處子。
等到舞者再度起舞,鼓聲急切。
舞者或跳躍或低跪,或以手摩鼓,或以足踏鼓。
身體彎曲,腰似彎弓,“纖縠蛾飛,紛猋若絕。超逾鳥集,縱弛殟歿”。象亂蝶在空中飛舞,象鳥疾速飛集,鬆弛舒緩十分自如。“體如游龍,袖如素蜺”,十分的美麗。舞蹈完畢後,舞者退回到行列中,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很長時間。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