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嘏也拍掌應和道:“叔夜這曲廣陵散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曲啊,此曲假以時日必定能與司馬相如的鳳求凰齊名。”
楊綜笑著道:“好好好,此曲很是不錯,不愧是叔夜這樣的琴道大家創造出來的。”
嵇康笑著道:“諸位過獎了,這廣陵散實非我一人之功啊。”
楊綜隨後又望向一臉期待的阮籍道:“不過今日我等是在廳堂之中,便不易讓嗣宗兄來嘯一回了,改日若是有機會外出山林間遊玩,嗣宗兄的嘯便也是能一展風采了。”
阮籍生性喜歡飲酒,特別擅長於嘯撮口發出綿長而清越的聲音),聲音可以傳到幾百米以外。
嘯意為“撮口發出綿長而清越的聲音”。
“撮口”是其發音的要領之一,“綿長而清越的聲音”是否合乎音律且不論,肯定還是十分動聽的,分貝數也一定不低。
他經常盤腿而坐,嘯歌不停,意氣酣暢,洋洋而自得。
聽說蘇門山中有一個道士,也擅長嘯的技藝,阮籍決定親自上山去尋找,一決高下。
一路行來,遠遠看見一人抱膝坐在高高的山崖上,有陣陣調息吐氣的聲音傳來,阮籍想,這人一定就是那個高人了,於是不畏艱險,攀藤附葛爬到高崖上,與道人相對盤腿而坐,道人視若無睹,自顧自地打坐。
阮籍試著與道人交流,向他請教過去未來,然而道人端坐如石頭一般,概不回應。
無奈之下,阮籍想起今天來的目的是一決高下,既然無緣交流那就比試比試吧,於是站起身來,使出看家本領,對著道人撮口長嘯,那尖銳的聲音穿雲裂石,然而道人毫無反應,過了好一會兒,道人才爆發出一陣狂笑:“汝可以再試幾次。”
阮籍心想,這個道人也許根本沒有什麼高招,我一定讓他見識見識真功夫,打掉他的傲慢態度,於是就施展自己的全部本領,最後,累趴了,道人卻不再言語。阮籍從來沒有受到這種冷遇,只好尷尬告辭。
然而,就在下山途中,阮籍聽到山巔上傳來陣陣奇異的聲音,宏大嘹亮,似嘯非嘯,似唱非唱,委婉曲折,層次清晰,起伏有致,好像是有幾部打擊樂、吹奏樂、以及混有人聲的大型交響樂隊在演奏。
阮籍回頭向山上望去,那個道人和先前一樣盤腿坐在那裡,看起來沒什麼動靜,但那聲音的浪潮卻衝林破谷,蕩氣迴腸。阮籍無言….
這個真人還挺有人性化的,不讓阮籍當面出醜。只是叫你明白:當你有一點長處時,千萬不要據此自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阮籍是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出生於漢建安十五年,三歲喪父,由母親把他撫養長大。
父親死後,家境清苦,阮籍勤學而成才,天賦秉異,八歲就能寫文章,終日彈琴長嘯。
在他少年時期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同時也表現為下慕榮利富貴,以道德高尚、樂天安貧的古代賢者為效法榜樣的志趣。
正始三年242)蔣濟準備徵辟阮籍做自己的掾屬。
當時任太尉之職的蔣濟聽說阮籍“俊而淑悅,為志高”,於是詢問椽屬王默,王默予以確認。
之後,蔣濟準備徵辟阮籍做自己的掾屬。阮籍聽到訊息,就寫了一封《奏記》,親自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請吏卒轉呈蔣濟。
《奏記》中說自己才疏學淺,出生卑微,難堪重任。婉言表示謝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