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有人曾經告訴我,你雖然年少,卻心思深沉不可捉摸,看來他說的是真的。”
來者正是梁王武三思。
武三思揮了揮手,示意那人退下去,自己蹲在洛北對面,居高臨下地看著他:
“有人曾經告訴我,你雖然年少,卻心思深沉不可捉摸,還說你在神龍政變之中出力甚多。如今看來,他所說的話應該是真的。”
“梁王殿下有事不妨直言。”洛北不想和他打機鋒。
武三思輕輕一笑:“好,你果然是聰明人。駙馬都尉王同皎謀刺朝廷重臣,還要兵變入宮廢皇後,已經為我偵知。王同皎罪行確鑿,還交代了與政變的五王同謀的過程……”
洛北開口打斷了他:“梁王殿下到底想說什麼?”
“簡單,如今王同皎已然招供,他罪同謀反,大赦不赦。只是與五王同謀之事,還需要人證。洛郎中,你若願意出面作證,我武三思保你三年內入閣拜相!”
洛北好像聽到了什麼很好笑的笑話似的,輕輕笑了一聲,抬眼看向武三思:
“論關系,我是魏元忠魏相公的屬下,論背景,我是郭元振郭都督的舊部,指證五王的事情,恐怕輪不到我來出面。”
武三思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笑得愈發仁慈了些:
“這就是你同你族叔同樣的奸滑處。凡事都想立個名目。他兢兢業業裝了一輩子大周忠臣,到了,留下這五個人來亂我姑母的江山。你們這樣做事,不覺得問心有愧嗎?!”
武三思聲音陡高,神情也嚴厲起來。洛北沒有被他這幅色厲內荏的模樣嚇住,腦中卻在飛速運轉:
為了扳倒武家,張柬之安排他暫時不要公開狄公子侄的身份,朝中知曉此事的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到底是誰洩的密?
這既關繫到他能不能活著出去,也關繫到五王下一步的存亡。洛北定了定心神,作出一副疑惑模樣:“族叔?什麼我的族叔?梁王殿下不會想用這一樁案子把魏相公和郭都督一起牽連進去吧?”
桓彥範?不,他不知道洛北的身份。
“你的心未免也太急了,豈不聞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其他狄家族親?那武三思應該在洛陽就動手,絕不會拖到長安。
“再說了,我一個涼州來的小兵,哪裡來的族叔?”
那到底還有誰呢……?
“若不是我早知洛公子善於做戲,就要被你這幅做派給騙了過去。”武三思森然一笑:
“公子,我想請教你一件事情,顛沛流離這麼多年,名字、口音和身份都隨意變換,為什麼你還要堅持籍貫裡的‘幷州’呢?”
武三思的目光一下子抓住了洛北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想從那雙琥珀色的眼眸裡抓到一點破綻。
洛北毫不動搖,雙目璀璨如流金淬火,只是與武三思對視:“哦?梁王殿下想說什麼?”
“你是狄仁傑的族親,原名叫做狄彧,多年前失散在突厥邊關。後來為姚崇舉薦,才回到了長安,參加宮變叛亂。”武三思得意洋洋地報出一連串資訊,“當時陰潛宮中,伺機與人聯絡的人就是你吧……為了這件事,姚崇甚至被張柬之責罵了一番……”
武三思的嘴唇猶在一開一閉,洛北死死地盯著他,腦子裡已經是亂作一團。
一個人的立場往往會決定他講述一件事情的方式,而他講述這件事情的方式又會影響別人的情緒表達。
比如……“甚至被責罵一番”,就絕不會是冷眼旁觀的白馬寺中人口中說出來“被”這樣的詞,只能說明句子的主語就是說話的人。
洩密的人是姚崇?怎麼會是姚崇?!
且不說姚崇因開罪五王,被貶官外任,離開京城已有小半年之久,洛北捫心自問,他蒙姚崇伯樂之恩,一直對姚崇禮敬有加,從未有任何得罪之處。
難道,涼州城外草原上的冒險,政變成功後大雪前狄公墓前的相視一笑,都是一場場滑稽的大戲嗎?
洛北心中鬱郁,不由得還是看向武三思,單刀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