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你有此大仁德大慈悲心,又有這樣的能力,將來前途必不可限量。
那病人的幾個孩子正守在門前,看到阿米爾領著洛北來了,都蹦起來,要去找他們的母親。
洛北邁進帳篷裡,給他號了脈,出來又用漢話問:“你們爸爸發病之前,是不是吃多了羊肉,還喝了酒?”
幾個孩子都是半大模樣,不太通漢話。他們的母親也不知道在何處。
洛北打著手勢,比劃著又用漢話問了一遍:“你們爸爸發病之前,是不是吃了羊肉,還喝了酒?”
最大的那個女孩子瞪著一雙向日葵似的棕色眼睛看著他,點了點頭。
洛北從包裡拿出一包藥包,遞給阿米爾:“你用這竹茹湯試試。記得要用半碗薑汁,漿水一升,煮到水少一半就行。”
阿米爾點了點頭,又問洛北:“師父,薑汁是什麼?”
洛北正想著怎麼打這個比方。一邊打李貞已經突兀地用突厥話開了口:“一種用‘姜’磨的汁水。”
“我知道了。”阿米爾這才又打量了一眼李貞,“哎,你這個皮貨商人,突厥話倒是說得不錯嘛。”
“沒這點本事,哪敢到草原上來收皮貨啊。”李貞笑著繼續用突厥語說。
阿米爾搖了搖頭:“收皮貨的事情,最好是問問我阿爹,他今天打獵去了,要明天才能回來。”他給姚崇和李貞指了指客人們休息的帳篷:“兩位請在這裡休息吧,地方狹小,請見諒了。”
姚崇和李貞自然是“既來之則安之”。好在那帳篷雖小,卻收拾的很幹淨,氈毯曬得幹幹的,坐上去便聞到太陽和幹草的氣息,茶水在爐子上嗚嗚地叫著,爐子上還烤了些野果。
李貞給姚崇倒了杯熱茶:“這個洛北,真是搞不懂他,在涼州的時候突厥話不是說得很流利嗎?怎麼到了草原上,一句突厥話都不說了?他剛剛要是說突厥話,省了多少事。”
姚崇身為宰相,自然想的比他更多些:“慎交,你把他的做法想的簡單了。他不辭辛苦地奔忙於各部族之間,不是為了救這一兩個人,而是為了廣播教化。”
李貞追問:“我怎麼不明白姚公的意思?”
“慎交,你想,如果你是住在草原上的一個不識字的牧民,部族中的人生了病,都是靠漢人郎中治好的。而這個漢人郎中,不會一點突厥話,那他們為了讓自己的病更容易治好,會做什麼?”姚崇問。
“學漢話。或者叫自己的孩子學漢話。”李貞反應了過來,“他是想用‘看病’這個事情,使牧民們多學些漢話?”
“是,多說漢話,便要多學我們的文化。這些內附的部族便也沐浴王化了。”姚崇由衷感慨道,“你看,他的‘學生’不就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話,還對他執禮甚恭嗎?”
他倆聊到這裡,阿米爾和洛北一道走了進來,洛北正在叮囑他:“要學醫術,還是要學《傷寒雜病論》、《千金方》這些大家之言。”
“那幾本書太難懂了。我一邊讀,一邊認,還有好些字認不全。要是有機會,我真想去長安城裡看一看,學一學。”
阿米爾給三人倒了茶水:“可是家裡的牲畜和部族都離不開人。要是我的孩子出生長大,倒可以讓他去看看。”
姚崇和李貞對視一眼。李貞才知道姚崇的高瞻遠矚。
洛北全然不知他們的這番交流,還在問阿米爾話:“你的妻子,美麗的丹姆姑娘呢?她懷著身孕,孩子可就是這一兩個月內的事情了,你這個做丈夫的,要多多上心才是。”
“師父別總說我啊。我哪管得住她,我不讓她多動,她還罵我。”阿米爾低下頭笑了一笑:“這個月份了,還在外頭騎馬。”
他這一笑,在場的人就都知道他們夫婦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免為這小兒女情態笑了一會兒。
阿米爾不好意思地走到爐子邊,把那瓜果一個個地塞到眾人手裡,再一抬頭,看到外頭跑來一個孩子,扒著帳篷門往裡瞧:“喂,孩子,在外頭看什麼?進來,給你果子吃。前天丹姆採回來的,可甜了。”
“不要不要。”那小孩連忙擺擺手,“阿媽叫我來找洛郎中和你,阿米爾叔叔,還說,如果你們在忙,就不要打擾。”
他們幾人當然沒什麼可忙的,一道說說笑笑地回到病人家的帳篷跟前,那婦人正站在門口等著他們來,一見到他們,慌忙跪倒在地,給他們磕頭。
阿米爾忙把她扶起來:“可是病人好了?”
“好了好了。能說話能吃東西能走路了,正燒了一碗熱熱的羊肉湯給他喝。”婦人用生硬的漢話道,“等他大好了,我再帶著他來給兩位磕頭。”
“夫人,這羊肉湯可不能再喝了。他這就是酒和羊肉混在一起吃得太多,才引起的胃熱,又兼身體受涼,熱氣發不出去。”
洛北忙把自己手中的果子遞給婦人,“要吃些東西,也要吃些容易消化的,連米一起放在鍋裡煮,成粥了再給他喝。”